【愛心橋】百元造橋奇蹟 40年建355座

 |2009.02.14
1184觀看次
字級

嘉義何明德發起 數百人響應 1995年獲菲國社區領袖獎 現由女兒傳承善行

【本報嘉義訊】「每人一百元,搭起善心橋梁」,嘉義市民何明德四十年前與好友,開始出錢出力造橋,第三百五十五號橋將在四月完工;他雖已過世,但其精神由女兒、女婿傳承,愛心橋梁將繼續建造。

嘉邑行善團造橋義舉的起源,據何明德女兒陳美智表示,何明德一九六九年深感市區道路窟窿害人不淺,招募好友帶著工具,利用晚間到處填補坑洞,這就是行善團的前身。

一九七一年,嘉義縣中埔鄉有一對國小兄弟,因上學涉水過河,雙雙滅頂,何明德與友人認為在偏遠地方建造橋梁解決當地行的困難,更有意義。

於是,何明德與善心人士分別向親朋好友募集造橋功德金,每人一百元,當時有三百多人響應,由學土木工程的何明德負責設計,以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第一座位於中埔鄉石砂村的「惠生橋」,此次合作經驗,成為行善團往後運作的模式。

幾十年來行善團成員默默造橋舖路,口耳相傳,凝聚基本班底,每到假日,便有人騎車或坐公車,以不同方式抵達造橋地點,貢獻己力。

行善團團員每周日清晨,從嘉義市定點搭車到工地,一起挑石、剷沙、灌漿,團員自動自發,大家搶著做,當橋樑完工後,居民舞龍舞獅慶祝時,行善團已為下一座橋梁施工作準備。

陳美智表示,一九八二年,行善團完成第一百座「大謝橋」,團員才正式以焚香祭典方式,焚燒工作人員名單,向上天登記,目前則在雲林縣古坑鄉大埔社區建造第三百五十五號橋梁「行朝橋」,預訂四月完工。

一九九五年,何明德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的社區領袖獎,大幅提升嘉邑行善團的知名度,捐款造橋的人數達到二十二萬人,原本一、二百人的假日造橋義工,更曾突破四百人。

一九九八年二月一日,何明德病逝,行善團分為嘉邑行善團及何明德行善團。陳美智與夫婿蕭豐彥以父親名字成立「何明德行善團」,秉持父親遺訓「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人在做、天在看」,迄今還是以四個月一百元,帶領團員繼續在偏遠地區建造善心橋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