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老人居家照護原則

林怡君 |2009.02.12
630觀看次
字級

台灣地區自民國八十二年底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的照護問題勢必成為每個家庭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棘手問題。老人的健康安養照護問題,不僅是子女晚輩的負擔,另一方面,對整體社會而言亦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居家式照護之老人住宅,以及「在家養老」的觀念已漸漸成為新的趨勢,而建構一個優質的老人居家照護環境,亦是目前國家的重要政策,且是挹注大量資源的發展目標。老人居家照護環境應注意以下幾項原則:

一、無障礙空間是現在或未來老人住宅的必要條件。

二、E化網路設備,以便將來能與遠距照護老人系統整合。

三、地點接近家屬親人,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四、與醫療院所距離勿太遠。

五、室內空間需通風、陽光充足。

六、因肌力的衰退及平衡感變差,老人之生活空間最好設在同一層樓面,避免爬樓梯。

七、室內房間、樓梯、出入口照明需充足,地板最好不要打蠟並使用止滑之材質。臥室、走道、廁所宜裝夜燈,對老人夜間上廁所幫助大。

八、床、椅子或沙發必須穩固,高度要能夠讓老人將雙腳放在地上,並讓老人能夠輕易站起;椅子須有椅背及扶手,高度以坐姿膝關節九十度為原則。

九、浴室之設計應該同時注意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在馬桶、洗臉盆、或浴缸周遭依老人的身體功能及使用狀況裝置扶手。對於無法久站或力氣較弱者,在淋浴處須設置坐椅。浴室地板應該使用容易維護,不易滑倒的材料。

另外,選擇合適的移行輔具,可以協助功能退化的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並減少跌倒的機會。教導家屬藥物的副作用,老人服用降血壓、鎮定安眠藥時,要注意避免姿勢改變引起低血壓而跌倒。當然,我們要能體貼「照護者,更需要被照護」,釋出對照護者的善意與實際支援,紓解照護工作的壓力,避免造就另一個病患。

留在自己熟悉的住所中得到妥善協助與照顧,並維持其原有之生活習慣及模式,是老人最歡喜又有尊嚴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自主照顧方式,其實就是「就地老化」的原則。讓我們一起為長輩提供安心、安全、安定的居家照護環境而努力吧。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科主治醫師  林怡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