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風險認知與管理(risk perception and management)大師史塔門(John Sterman)和其他社會學家在評估氣候科學和政策後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及其氣候能源小組,甚至科學家和媒體,當務之急是教育民眾了解所謂「溫室浴缸效應」(greenhouse bathtub effect)。
所謂「浴缸效應」這個概念連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霧煞煞。一般總認為,如果人類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就可以遏止全球氣候暖化(global warming),如果減少氣體排放,理應很快降溫。換言之,理論上,產出(output)和輸入(input)密切相關。因此,如果溫室氣體排放(greenhouse gas emissions)增加,我們便認定氣候會暖化;反之,減少排放,就可降溫。
事實上,據史塔門指出,這種理論並不成立,他提出浴缸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如浴缸的水位(the level of water in a bathtub),只要水龍頭排放到浴缸的水多於流出的水,水位就會升高。目前,我們在自然過程中排放到「大氣這個浴缸」的二氧化碳是淨排放量的兩倍。何況,還有其他「浴缸」,也就是不同形式的累積(accumulations)會造成氣候永遠改變。
試舉一例,地球表面溫度(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視儲存在地表的熱量而定,而地表儲存的熱量又因淨輻射(net radiation)而增加,淨輻射指從太陽流入的能量減去反射回太空和轉移到海洋的能量。今天,流入(inflow)值遠超過流出(outflow)值,因此平均溫度節節升高。
浴缸效應所代表的意義是氣候要恢復「正常」,例如回到20世紀初將十分緩慢,因為在海平面、降水形態(precipitation patterns)和冰原(ice sheets)等主要因素作用有如牛步,也就是流出浴缸的水緩慢的情況下,氣候將如美國國債有增無減。
Shameful Bonuses
可恥紅利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台後銳意革新,面對金融海嘯橫掃全球所遺爛攤子,他在1月29日忍不住「破口大罵」華爾街那些銀行家恬不知恥,去年竟還好意思從國家紓困的錢中拿走高達200億美元的紅利,他並斥責金融業主管面對全國經濟岌岌可危,仍吃香喝辣,缺乏「個人責任感」(personal responsibility)。《華盛頓郵報》所下的題是:President Decries 'Shameful Bonuses' For Wall St. CEOs(總統痛批華爾街執行長拿「可恥紅利」)。在小老百姓勒緊褲帶度小月之際,歐巴馬這席話可謂大快人心。
歐巴馬是因《紐約時報》報導,華爾街這些執行長2008年總共拿了將近200億美元的紅利,是有史以來第六高,和牛氣沖天的2004年相當,才會發火,怒指這些向政府要求紓困的銀行家錦衣玉食、不知民疾,更不管民間企業生死。歐巴馬說得好,美國人知道經濟上有個大洞,這些人不但不幫忙填補,還把洞挖大。他仿狄更斯的名句說:There will be time for them to make profits, and there will be time for them to get bonuses. Now's not that time.(有賺錢的時刻,也有拿紅利的時刻,現在並不是那種時候。)難怪國會參院銀行委員會揚言,要把這些拿走豐厚紅利的華爾街A咖叫到委員會備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