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保齡球時,若沒有全倒而留下殘瓶形成特殊陣形,國外因此發明一些有趣的「象形名詞」,讓打球更加有趣。
( )( )( )( )
(4)(5)( )
( )( )
( )
「Bye-bye split」:只要任兩瓶相連的殘瓶都可如此稱呼。因其外形就像情侶一樣緊靠,但要解到這個殘瓶,需從中間同時打到兩個球瓶,但是兩個球瓶就會朝向相反方向飛去,狀似情侶分手而命名。
( )( )( )(10)
( )( )(6)
( )(3)
( )
「Poison ivy」:因其外形很像纏繞在一起的藤蔓而命名。
(7)( )( )(10)
( )( )( )
( )(3)
( )
「Christmas tree」:因其外形就像一棵耶誕樹而命名。
( )(8)( )( )
( )( )( )
(2)( )
( )
「In the dark」:因八號瓶隱藏在二號瓶後面而命名。
(7)( )( )(10)
( )( )( )
( )( )
( )
「Impossible split」或「Snake eye」:因其難度極高,幾乎不可能解到而命名;也因外形像蛇的眼睛,選手就像被蛇眼盯住動彈不得而命名。
另外,打保齡球全倒時激勵自己大聲喊出「Strike」,代表在一格裡的第一球打出全倒;第一球拋出並未全倒,但於第二球擊倒所有球瓶稱為「Spare」;難解到的球稱為技術球「Split」。
有趣的是,連續打出三次全倒稱為「Turkey(火雞)」,據說是因為中世紀歐洲農民在農閒或節慶時會將保齡球當作休閒運動,但由於要連續打三次全倒非常困難,所以大家便拿火雞當作獎品,因而流傳下來。
台灣保齡球愛好者也延伸出一些好玩的術語,如在一局中,最前面三格擊出「Turkey」稱為「早安雞」;最後三格的「Turkey」則叫「海底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