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講--佛教的護法神祇

 |2006.03.12
980觀看次
字級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地方,或是有對大自然不可知的力量崇拜,或是有古聖先賢做為後人「見賢思齊」的學習典範或是祈求幫忙的對象。回歸到佛陀時代,佛陀的一生都以弘法利生為要務,不只是在宣揚其所覺悟的真理,更強調契入眾生根機之重要,就像《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所說的:「所謂說法不投機,翻成大妄語是也。彼彼諸病人,良醫隨處方,如來為眾生,隨心應量說。」闡明了佛陀「隨機應化」的慈心悲願與善巧方便。

在大乘佛教聖典中,諸佛菩薩並非只侷限於以看似神聖或尊貴的形象弘化世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提到佛陀解說菩薩救度眾生種種的善巧方便,無盡意菩薩代表大眾請教佛陀說:「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明示諸佛菩薩為「觀機逗教」而有種種的神通示現,以展現佛德應機教化的力用,凸顯出佛教與有神信仰之宗教談神祇立場的不同。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有關於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弘法利生的事蹟更是不勝枚舉,甚至於連民間普遍的「媽祖信仰」的傳說故事,以及流傳於後世《西遊記》等民間文學都離不開「戶戶觀音」盛況的影響。從中國懺法儀軌中的內容,更可以看出佛門應化身的思想與中國民俗神祇信仰的融合,如《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就提到:「能救五濁大悲觀世音,末劫之時弘願地藏王,所有一切賢聖護法神,證明護念法燈覆熾然。」這些護法神皆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利而遊走人間;而是為了護持佛陀正確教法久存續於世間而來,以救度更多沉淪於生死苦海中的憂苦眾生。

中國歷史上這些神明,有些是來自人類對自然萬物的畏懼,也有來自對聖賢英雄的尊敬,也有來自對歷代宗親的久遠追思,及對神祇鬼靈的祈求等,民間信奉的神祇,以下僅就大家較為熟知的護法神祇略做一些介紹:

一、天公,與上古自然崇拜的敬天思想淵源有關,強調人心與天理相呼應的內在道德標準,所謂「人在做,天在看。」展現出先民順從天意的處世態度。若依佛教的說法,「三十三天」的天主是釋提桓因,其曾因五衰相現,自知將墮落,趕緊自皈依佛,而免於墮入惡趣,從而率領天眾成為佛教的大護法,如《釋氏稽古略》所說的「釋提桓因天帝中御三十三天,以臨下土,四鎮天王共誓護法護民。」鼓勵並護持人們從生理上的限制及種種欲求的束縛中超脫出來,且在《別譯雜阿含經》也提到:「若世間中,有人常能孝順父母…乃至多能持戒。四天王上啟帝釋,時諸天等,極大歡喜,咸作是言:『世間人中,修行善事,極為賢善,作所應作,增益諸天,損阿脩羅。』」人們行善,諸天就歡喜,紛爭自然少而增進社會整體的和諧。在台灣,民間有拜天公的習俗;而有些地方的佛門信仰有拜小齋天的傳統。(上)

─摘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冊 第十三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