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出生:一九三四年
籍貫:台北
學歷:台大政治系
曾任:聯廣董事長
現任:
聯廣榮譽董事長董氏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公益廣告協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國際行銷傳播經理人協會創會理事長
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一頭銀絲不掩其抖擻精神,素有「廣告教父」之稱的賴東明,三十年前出任聯廣總經理,帶領聯廣走過叱吒風雲的歲月,賴東明這三個字等於一部活生生的廣告近代史。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訪問當天,賴東明的記事本上寫著這麼一句話。問這位「廣告教父」是否仍隨時處在備戰狀態中,他笑說,很多人埋怨生命中缺乏機會,工作上難遇伯樂,他們應該自問的是:有沒有努力去做好準備?
靠創意吃飯的廣告
「不要把創意看得太難,其實創意就是在日常生活裡改善現況的一種方法。」賴東明說。雖然進入「靠創意吃飯」的廣告界,卻從不曾在創意部門工作過,然而這一點也不影響他個人的創意表現。因為他深知:「不只廣告公司的創意部門需要創意,業務人員也需要創意,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創意。」
那麼賴東明究竟如何運用他的創意?「好比事情做著做著覺得不太對勁,自然會想想有沒有改善的辦法,這就是創意。如果覺得自己的智慧不夠用,就找別人一齊來,廣告公司相當盛行『動腦』(意即七加減二的人,一同來想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綽號「賴校長」的賴東明的「走動式管理」是出了名的,在散步時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年來他一直維持早餐前散步半小時的習慣,許多懸宕未決的事就在散步途中靈光一閃,有了答案。賴東明強調不要小看這半小時,因為頭腦在身心放鬆時刻,最可能有奇思妙想產生。
賴東明強調,管理創意人應有一套不同的辦法,因為創意人通常性喜自由、不受拘束,必須把握「既嚴且寬」的原則,如果他們的創意不夠理想,也不能嚴加斥責,當他們想出不錯的創意時卻必須大加讚賞。除了多加讚揚,「看人看優點,用人用長處」,則是聯廣用人的最高原則,賴東明辦公室牆上有兩個字,「實」和「創」既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人生哲學。賴東明尤其強調「實」比什麼都重要,他說,「實」就是做事踏實,做人誠實,許多人都忽略了這點;「創」則有許多解釋,「創造」、「創新」、「創意」……都可包含其中。
扮演配角的旁觀者
今年,經濟部商業司的「提升廣告業計畫」,為表彰對廣告業具有卓越貢獻的從業人士,首度頒發傑出廣告人暨終身成就獎,賴東明在眾望所歸之下,獲得台灣廣告界第一個終身成就獎。對於得獎,賴東明謙稱自己只不過是「在廣告河邊站得比較久而沒有枯萎的一枝草」,反倒是得獎後,好友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送給他一幅從日本帶回的書畫,讓他十分開心,言簡意賅的三句書法「一生燃燒‧一生感動‧一生不悟」,正說明了一切。
回顧賴東明燃燒熱情、感動與執著投入的一切,筆墨難以盡述。賴東明任教的文化大學廣告系,曾對他做過一份研究,歸納出「聯廣人」、「廣告人」、「教育人」、「行銷人」、「傳播人」、「競選公關專家」、「社會公益推動人」與「寫書人」等多重身分與角色。在這些領域,他都有傲人的成績,但賴東明認為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我向來是個旁觀者,扮演配角而非主角。」
「人生到了某個階段,應該忘掉『自己』,甚至沒有『自己』。賴東明認為個人屬社會的一分子,應多在公益之路上堅持該走的方向、該做的事。而公益,就是社會教育。」賴東明坦言,從年輕到七十歲為止,一直沒有所謂的「生涯規畫」,後來他想:「人家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又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那麼在廣告界奉獻了四十二年的我,七十歲又代表什麼呢?」
喜捨、感恩、奉獻、祝福
在賴東明的觀念中,「公益,就是社會教育」,他笑稱:「我擔任董氏基金會董事長,最大的『雄心壯志』,就是要陪伴基金會裡這群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努力走一段公益路,只要他們覺得能力可以充分發揮,我就很愉快!」
「喜捨、感恩、奉獻、祝福」是他的人生觀。「一個人不論自己有多少成就,都來自父母、朋友和社會的影響,所以行有餘力,就要心存感激,盡量回饋。」
做公益要有好體力、有強健的體魄,才能行之長久。對於「健康」,賴東明認為,「健康」就是早上起床覺得:「哇!今天真是一個好日子。」他坦承,過去工作經常超量,身心承受莫大壓力,有時回到家,覺得又累又煩,所以每天睡前,他會用一張紙,把當天沒做完、覺得煩心、不高興的事一一寫下來,同時思考這天內做了哪些事,不論對人對事是否「付出多,遺憾少,心安理得」。
他分析,「記下來、想一想,是為了檢驗每天的行事做人,等於做一個『清倉和放下』的動作,如此,才能一覺到天亮。」
「一般說來,在人際方面,我很少和人不愉快,但工作不順遂的情況,則所在多有。」大肚能容的賴東明覺得,人際間的相處,何妨多讓人幾分,「可能是我不如他,所以我常告訴自己:不要跟人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