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花蓮米棧古道連結海岸山脈東側和花東縱谷,是日據時代水璉村民挑米外送的重要越嶺孔道,並因而形成特殊的挑夫文化,新春不妨到米棧生態步道健身和尋訪人文風情。
花蓮海岸山脈東側水璉村民耕種的稻米,從日據時代起至民國五十年代間,多運往花東縱谷地區販售,當時挑夫翻越海岸山脈抵達西側聚落後,把稻米集中在渡船口棧內,等待渡船橫越花蓮溪再送到對岸的壽豐販售,這處集中稻米的山腰聚落因此被稱為「米棧」。
民國五十七年後,台十一線東部濱海公路和一百九十三產業道路陸續通車,米棧古道因運輸效益銳減沒落而功成身退,但米棧社區居民為了保存古道的特殊人文歷史和維護生態多樣性,積極爭取重建,獲水土保持局支持,以生態工法重新整建成為生態步道。
米棧生態步道全長一千七百公尺,徒步來回約需兩小時,沿途有青翠的竹林,小溪設有人工魚梯維護魚類生態,在半山腰的觀景台可瞭望壽豐溪的沙洲,站在山頂稜線上可把縱谷平原的風光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