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懸空寺 中國僅存三教合一廟

人間社記者觀雋 |2009.01.23
814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雋綜合外電報導】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中國山西省衡山懸空寺(圖/取自網路),是中國僅存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以奇、懸、巧聞名於世。近年來的環境綜合整治,使其恢復距谷底八十公尺的歷史高度,更凸顯「懸」的特徵。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滭源城南郊衡山金龍峽的西崖峭壁上,是衡山十八景之一,寺內有銅鑄、鐵鑄、泥塑、石刻佛像八十多尊,包括現存最早北魏時期雕刻的三尊石佛。始建於北魏後期的懸空寺,距離谷底八十公尺,後因河床淤積,寺離谷底僅剩五十八公尺。 近兩年來,衡山管理部門配合世界遺產申報工作,對懸空寺大力進行環境綜合治理,清除衡山水庫、河床淤泥等雜物二十萬立方公尺,使其距離谷底的高度恢復到八十公尺。

懸空寺大小殿閣四十餘間,充分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登遊時攀懸梯,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跨飛棧,忽上忽下,如置身神話世界。

據寺內清同治年間的石碑記載,懸空寺最近一次木結構維修已逾一百四十年,雖然橫梁已開裂,卻沒有腐朽。北京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趙思敬說,懸空寺建在崖壁凹處,且兩邊突出的山崖緩解風勢,東邊天峰嶺遮擋太陽,年平均日照僅兩小時,風侵、雨蝕、日曬對其損害不大。而木料是當地的鐵杉木,適於建築,且用桐油泡過,因此歷經千餘年沒有蟲蟻腐蝕。

石碑也記載,當時工人先把橫梁布置完成,然後在山腳下,利用這些木材,製成建築使用的木質構件。當所有構件完成後,搬運到山頂上,再用繩索把工人和這些構件放到山腰,拼成單獨建築。當所有個體建築都完成後,再鋪上棧道,把單個建築連接成整體,就這樣建成懸空寺。

寺院最高處的三教殿,正中是世尊釋迦牟尼佛、左邊是儒家始祖孔子、右邊是道教宗主老子,象徵三教思想合一。因此,懸空寺雖地處兵家必爭之地的衡山,但不曾遭到破壞,且歷代都加以維修保護,迄今仍保存金大定十八年修繕後的基本原貌。

懸空寺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內涵之奧,將宗教、美學、力學融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堪稱世界罕見的珍貴文物遺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