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鄭姓讀者問到:什麼是「後十字韌帶」,假如受傷該怎麼辦?
竹東醫院院長施國正在新竹醫院衛教資訊中指出,後十字韌帶是人體裡面最強的一條韌帶,主要作用是防止膝關節脛骨在活動時向後滑動。前十字韌帶是防止脛骨向前過度滑動,與後十字韌帶相反。
通常「後十字韌帶」受傷的機會有四種:一、在機動車輛的事故中,彎曲的膝蓋前方直接受到一個向後的力量。二、以彎曲的膝蓋直接撞擊地面,導致膝蓋前方的脛骨結節受力。三、因為純粹性的膝蓋過度彎曲,而拉扯到後十字韌帶。四、膝蓋過度反曲,前十字韌帶先斷裂,接著力量過大且造成後十字韌帶也同時斷裂。
韌帶斷裂之後的立即症狀是,二十四小時內會出現關節血腫,且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無法行走。
理學檢查可以發現關節腫脹,或是無法彎曲、伸直等,觸摸膝蓋時也會產生疼痛。但是在剛受傷的時候,病人往往非常疼痛,因此無法好好的做理學檢查,所以比較保險的方法是,在關節腫脹消退一些時,再做一次詳細檢查。
最敏銳的檢查是讓病患平躺於床上,膝蓋彎曲成九十度,抓住病人的小腿向後推,如果小腿脛骨很明顯有向後位移的現象,則可以知道後十字韌帶可能斷裂。在比較嚴重的例子中,將小腿擺在九十度彎曲時,還會出現下沈現象。
後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原則是:先讓腫脹消退、逐漸恢復關節活動範圍。接著就是要做復健,以增強肌肉的力量,特別是股四頭肌。
而當病人想做劇烈運動時,或許可以考慮穿戴保護膝關節的支架。另外,如果保守的治療方式無法奏效時,病人則須考慮接受手術重建後十字韌帶,以恢復韌帶之穩定度;手術後約半年到九個月就能夠恢復,而且可以做劇烈運動與費力工作。
後十字韌帶斷裂在一段時間之後,有可能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雖然手術治療或許可以減少關節不穩定,以避免關節炎發生,但是手術治療仍然有其風險,例如傷口發炎、不穩定復發等。至於應該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建議病人最好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做決定。
(記者李宇政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