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保健室

記者李宇政整理報導 |2009.01.17
798觀看次
字級

台北市鄭姓讀者問到:什麼是「後十字韌帶」,假如受傷該怎麼辦?

竹東醫院院長施國正在新竹醫院衛教資訊中指出,後十字韌帶是人體裡面最強的一條韌帶,主要作用是防止膝關節脛骨在活動時向後滑動。前十字韌帶是防止脛骨向前過度滑動,與後十字韌帶相反。

通常「後十字韌帶」受傷的機會有四種:一、在機動車輛的事故中,彎曲的膝蓋前方直接受到一個向後的力量。二、以彎曲的膝蓋直接撞擊地面,導致膝蓋前方的脛骨結節受力。三、因為純粹性的膝蓋過度彎曲,而拉扯到後十字韌帶。四、膝蓋過度反曲,前十字韌帶先斷裂,接著力量過大且造成後十字韌帶也同時斷裂。

韌帶斷裂之後的立即症狀是,二十四小時內會出現關節血腫,且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無法行走。

理學檢查可以發現關節腫脹,或是無法彎曲、伸直等,觸摸膝蓋時也會產生疼痛。但是在剛受傷的時候,病人往往非常疼痛,因此無法好好的做理學檢查,所以比較保險的方法是,在關節腫脹消退一些時,再做一次詳細檢查。

最敏銳的檢查是讓病患平躺於床上,膝蓋彎曲成九十度,抓住病人的小腿向後推,如果小腿脛骨很明顯有向後位移的現象,則可以知道後十字韌帶可能斷裂。在比較嚴重的例子中,將小腿擺在九十度彎曲時,還會出現下沈現象。

後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原則是:先讓腫脹消退、逐漸恢復關節活動範圍。接著就是要做復健,以增強肌肉的力量,特別是股四頭肌。

而當病人想做劇烈運動時,或許可以考慮穿戴保護膝關節的支架。另外,如果保守的治療方式無法奏效時,病人則須考慮接受手術重建後十字韌帶,以恢復韌帶之穩定度;手術後約半年到九個月就能夠恢復,而且可以做劇烈運動與費力工作。

後十字韌帶斷裂在一段時間之後,有可能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雖然手術治療或許可以減少關節不穩定,以避免關節炎發生,但是手術治療仍然有其風險,例如傷口發炎、不穩定復發等。至於應該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建議病人最好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做決定。

(記者李宇政整理報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