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去年十二月有五十二點四萬人失業,百分之七點二的失業率創十六年新高,這股失業潮也蔓延到企業執行長(CEO),光過去八天就有六名執行長被迫辭職閃人。
「華爾街日報」周二報導指出,在第六位失業的CEO、希捷科技執行長華特金斯被「炒魷魚」之前,還有泰森食品(Tyson)、連鎖書店Borders Group、線上旅遊公司Orbitz Worldwide、女性服飾零售商Chico's FAS及Bebe Stores等企業執行長被趕出門。
這個現象代表各企業管理高層今年恐更加風雨飄搖。針對經營顧問、招聘業者、投資人還有管理專家所進行的調查顯示,還有數家公司執行長的寶座恐將不保,分別是通用汽車、花旗集團、昇陽電腦、Office Depot與美國銀行。
史丹佛大學金融系助理教授詹特指出,「景氣不佳時,執行長的流動率往往超高。」他就一九九三年到二○○一年間一千六百二十七位異動的執行長進行分析發現,當公司股東報酬比同業差,執行長被趕下台的風險最高。根據研究公司Spencer Stuart的資料,去年標普五百指數企業有六十一家更換執行長,高於前年同期的五十六家。
但換掉執行長未必就是扭轉營運的萬靈丹。去年六月華爾街日報針對三十家於二○○五年一月至二○○七年六月撤換執行長的大型企業展開調查,結果這些公司股價下跌的時間遠多於上漲。
通用汽車前副董事長、目前擔任北電網通公司董事長的皮爾斯指出,隨意更換執行長根本有欠考慮,因新執行長可能在危機當中做出錯誤決定。此外,新任執行長上台後,多半會撤換前朝遺老,並改由自己的心腹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