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颱風侵襲 稻米減產14% 稻穀也上揚 每公斤24.15元 農糧署5月前釋6萬噸公糧平抑價格
【本報台北訊】受不景氣影響,民生物資已普遍回跌,唯有白米行情持續飆高,農委會統計,全台白米平均零售價每公斤飆到四十點零四元,是台灣糧食史上第一次突破四十元。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政府將釋出公糧,穩住四十元米價關卡,也會兼顧農民收益,不會打壓新榖行情。
農糧署統計顯示,稻穀和稻米不論批發或零售價格,近來不斷上漲,←種(即俗稱的蓬萊米)稻穀每公斤二十四點一五元,比去年同期漲百分之二十;白米平均零售價高達每公斤四十點零四元,創下歷來最高價。
游勝峰說,糧價上揚主要是因去年薔蜜、辛樂克颱風侵台期間,正好是二期稻作處於開花、孕穗階段,因此重創二期稻作產量達百分之十四,共減產六萬公噸稻穀。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農委會從去年一期稻作開始,便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每公斤兩元;再加上去年上半年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帶動相關稻作生產成本提高,以致到了二期作收成時,全面反應在糧價上,但農民的收益並沒有因為糧價上漲而大幅增加。
為了免糧價持續再飆漲,農糧署決定釋出公糧。游勝峰表示,釋出計畫將持續到今年一期稻作收穫為止,時間大約是在五月,釋出量暫定為六萬公噸,以補足去年風災減產量;五月後,白米價格可望回穩,低於每公斤四十元。
為了防止米價波動,農糧署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就釋出公糧二千八百多公噸,昨日再公告釋出五千八百多公噸,合計已釋出八千多公噸的公糧。
根據農糧署統計,台灣每年稻作收成約一百二十二萬公噸,其中一期稻作佔八十到九十萬公噸,下半年的二期稻作約四十多萬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