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埔里訊】南投縣桃米生態村「青蛙丫婆」王惠美以傻瓜相機記錄樹蛙的精采生活,她說,這樣才能讓跟青蛙一起融入棲息的環境,也才能用相機,緊貼拍下牠們的姿態。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生態村見學園區推出生態攝影展,除了前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主任彭國棟等專家作品外,全是在地桃米社區居民,貼近桃米豐富的青蛙、蜻蜓所捕捉的畫面,此展將持續展到二月中旬。
三年前到桃米生態村定居經營青蛙丫婆民宿的王惠美說,她在蓋房子的時候,第一次見識到青蛙的生命力,因為只要一處小積水,就會生出一大群小蝌蚪,而為了讓這群小生命能長腳「跳離」工地,她寧可讓房子從暑假延到寒假才完工。
王惠美笑說,會變成青蛙丫婆,是和她一樣迷上生態攝影的妹妹王惠芬的小孫女,有次她帶著小孫女回桃米,在一處茭白筍田旁,小孫女突然慢慢得叫她「青蛙丫婆」,就這樣才五十六歲的她和丫婆就分不開了。
這次生態攝影展,王惠美和王惠芬展出一件「黑蒙西氏小雨蛙」從交配、下第一顆蛋,到半小時、一、二、三、四小時及二天、三天變成蝌蚪的完整過程,連受精卵從單顆分裂成二、四、八個細胞的畫面都鉅細靡遺,彭國棟不禁稱許,這可是歐巴桑做到科學家都不見得做成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