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灣進入「低利、低薪、低信心」的「新三低時代」,更有學者指出,這些都是通貨緊縮的典型特徵,明年陷入通貨緊縮的機率相當高。
更可怕的是,一般民間企業無論規模大小,裁員減薪或無薪休假已成風潮,幾乎無一倖免,別說年終、績效獎金,連飯碗能不能保得住都是問題,怎麼會有能力消費,通縮已勢不可避免。
政府不惜舉債,破天荒發放「振興經濟消費券」,是希望民眾不分貧富,都能實際消費比三千六百元更多的金額以刺激景氣,並提高GDP。
筆者對此審慎保守,原因很簡單,社會已明顯M型化,金字塔頂端的人的支出,並不會因景氣不佳而影響太大,但社會底層的民眾,連工作都找不到,三千六百元能花多久?
至於夾在中間,負擔國家七成左右所得稅收的中產階級,生活水準已被迫一再降低,想多花錢也力有未逮。
因此,政府官員應該跨部會整體考量審慎使用雙率政策,及其他刺激景氣方案,別讓景氣回春的契機一再流失。
高明華(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