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六○年末期開始,全世界各地興起了新興宗教的運動,就像雨後春筍一般的蓬勃發展,學者研究估計過去兩百年間,全世界約出現了兩萬多個新興宗教,也引發了社會大眾進而關心到被洗腦、心靈被控制等的問題,有時還是會出現假宗教信仰之名,而逞一己之私欲的社會新聞,宗教良莠不齊的現象,平添了多元世代宗教信仰的混亂。
另外,二十世紀末資本主義的世界,多元文化衝擊了根深柢固的宗教信仰習慣,口頭上認同的改宗者或全心投入的改宗者,已是時有所聞的社會現象。伴隨著商品文化世代的潮流,讓宗教界各個團體也開始重視行銷,帶動另一番型態的文化產業,迫使宗教的神聖性被世俗化。多元宗教信仰自由的社會氛圍,剌激著宗教團體更重視信仰文化的包裝,提供更多樣化的信仰形式與選擇,以迎合消費者的個別需求。雖然如此,也不應該自以為宗教的神聖性已無,就利用大眾宗教信仰求新求變的趨勢而招搖撞騙,平添了更多宗教之間的競爭與亂象。
也因為宗教信仰可以作為群眾集體認同的來源之外,也可以是另一種生活方式選擇項的提供,則宗教文化產品的開發與行銷就更不可免了,迎合了不同時代人們宗教心靈的需求。固然沒有必要把各宗教的教義視為世上唯一的真理,但也不必全視為毒龍猛獸,反而喪失了獨立判斷的能力,也喪失了不隨波逐流的定力。千萬不要受到俗語說:「有燒香,有保佑。」的影響,讓宗教信仰走上強調靈驗性的世俗需求,則神聖性蕩然無存又何足怪也?
其實回顧中外宗教史的發展上,幾乎每個時代都有其不同新興宗教的發展,其數量之多,無法統計。然而有些宗教信仰在世界上也有其相當的影響力,同時也擁有不少的信徒。像日本新興宗教就出現七百餘個教團,其中號稱有百萬以上信徒的教團有創價學會、靈友會等。目前在台灣經內政部已核准立案或依法登記的宗教,也有一貫道、天帝教、軒轅教等,但翻開宗教發展源遠流長的歷史,卻又都可以發現一些與傳統宗教信仰的相關性及其差異性。
像天帝教是標榜信奉上帝主宰宇宙的最古老宗教,於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五日,正式成為台灣合法的宗教團體。於人間不設教主,由天帝遴選傳人,授命為首席使者,駐在地球教化。天帝教的人間首任首席為李玉階,是天德教蕭昌明的大弟子。天帝教主張:先盡人道,正心修身,齊家報國;再修天道,積功累德,救世渡人。該教以融會世界各大宗教聖哲立教教人的精華,以忠、恕、禮、和等二十字,為教徒身體力行,做人處事的準則。
其實,新興宗教在宗教的樣貌上,常常讓人與傳統宗教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發生混淆,但卻又不被傳統宗教所認可,遂產生了正統與非正統的論爭。雖然如此,也許透過這樣的衝擊,會為傳統宗教帶來復興的契機。(摘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冊第十二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