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就在全國民眾目光焦點聚在國營事業績效獎金問題的敏感時刻,經濟部正悄悄啟動國營事業經營整頓行動,首波矛頭指向台電、中油,將進行公司內部組織檢討與改革。
國營事業績效獎金發放引發軒然大波,但是社會大眾並不太了解國營事業情況。
其實,除了經濟部外,財政部、交通部等轄下都有國營事業,員工福利、獎金的豐厚,並不比經濟部國營事業差。
不過,國營事業的問題,績效獎金只是「小毛病」,更大的毛病在於經營沒有績效,「呆人(或稱冗員)」充斥。例如某國營事業為了多角化經營,增設「新事業」單位,可是在幾乎毫無績效下,非但沒有裁撤,反而升等為「處」級單位。
另外,國營事業推動「事業部」制度,各事業部理應成為獨立的利潤中心,可是薪資、獎金卻仍「大鍋飯」。
更嚴重的是,事業部設在總公司,有關人事、行政、資訊等理應「資源共享」,可是各事業部卻各搞一套人事、行政、資訊等的人手,這些人經常處在「英英美代子」情況。
針對前述國營事業經營的弊病,經濟部已啟動國營事業經營整頓行動。首波,經濟部國營會已下指示,要台電、中油進行內部組織檢討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