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歡喜的果實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刺毛,成熟時開裂五至六瓣,露出深黃色種皮及褐色種子,很像猴臉,又因外部果肉可食,種子富含脂肪,野生猴類十分喜愛,而被植物學界命名為「猴歡喜」。
但是猴子喜歡吃它,卻得當心被刺到。筆者就曾將猴歡喜放入口袋,它的短刺穿過短褲直接刺進大腿,雖不會很痛,但褲子沾滿數不盡的短刺,比拔掉鬼針草更加困難呢。

猴歡喜屬於杜英科猴歡喜屬,是台灣特有種植物,分布於海拔二百到一千七百公尺的山區。樹高可達十多公尺,樹幹底部常生有極為顯著的板根;樹枝開展,小枝褐色,疏生長橢圓形氣孔,嫩枝初時有毛,之後就平滑。葉聚生小枝上部,單葉互生,全緣,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葉柄頂端有關節狀膨大。
花期約在七到九月,花黃白色,總狀花序略被毛,呈繖房狀,單生或成簇腋生,有長柄,雄蕊極多數,著生於肥厚的花盤上,子房四室,每室有胚珠多顆。結果期在十月到次年二月,蒴果木質,橢圓形或球形,果實外被有粗厚刺毛,熟時外皮呈褐色,會開裂,種子黑色,有磚紅色假種皮。
猴歡喜的樹皮、果殼可提製栲膠,木材堅硬有光澤,可供建築或製造各種小器具,又因樹冠傘狀且常綠,可植為行道樹或景觀樹,供風景區綠化之用。栽培以播種為主,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