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新科學研究證實,在受污染的環境中,雄性生物竟然成了「弱勢族群」!因為各種污染會扭曲演化,損害雄性生殖器官和繁衍後代的能力。英國「獨立報」指出,一項迄今最廣泛的研究報告顯示,生活中常見化學品正促使各種雄性脊椎動物不斷「雌性化」。支持此論的科學家表示,這顯示演化本身正遭到干擾。
野生動植物和人類近年來暴露在超過十萬種新化學品之下,歐盟執行委員會坦承,其中百分之九十九未適當規範,百分之八十五甚至缺乏安全資訊。目前不少物品已證實具有「內分泌干擾素」或「性別扭曲素」,帶有「性別扭轉」的效果,這些化學元素廣泛使用在各種食品包裝材料、化妝品和嬰兒爽身粉等。
此前相關的美國研究也指出,懷孕期間暴露在大量化學品下的婦女,所產下的新生兒擁有較小陰莖和女性化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