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古風‧今風

李原 |2008.12.04
420觀看次
字級


當你騎摩托車途中,突然被人攔下,說你騎的是他遺失的車子,你該怎麼辦?

許多人第一個反應是跟他理論,反正有車牌為證。但,如果是在沒有車牌的時代呢?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跟對方爭個臉紅脖子粗,還是把對方當成瘋子或詐騙集團,趕快離開?

這是一個難題。《後漢書》描寫了兩個人物,他們恰巧有類似的遭遇。一是卓茂,一是劉寬。前者是駕馬車,後者是坐牛車。兩人都在路上被攔阻,硬說這些牛馬是他們走失的牲口,要求歸還。

這真是莫名其妙的事。但卓茂和劉寬都不約而同做了同樣的決定:把牛、馬給了對方,自己下車走路。不過,事後兩位失主都找到他們的牲口,並且登門歸還和道歉。

這兩則故事在現代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卻值得省思。卓茂和劉寬急人之急,忍一時之虧,化爭執於無形,誠然溫柔敦厚;兩位失主事後原物歸還,沒有據為己有,也是純樸無欺。

場景若移到現代,劇情可能會變得很複雜,要延律師,要找公證,還要提防詐騙,這是現代人的遊戲規則。

有容乃大。卓茂後來當了密縣縣令,勵行教化,移風易俗,幾年後做到「道不拾遺」的地步。漢平帝時發生蝗災,河南二十餘縣都成災區,獨密縣例外。光武帝即位後,卓茂官拜太傅,封褒侯。

劉寬後來也當了三個郡的父母官,施行仁恕之道。部屬有過,只用打不痛的蒲鞭略示薄懲。有一次他穿戴整齊,準備去開會,侍婢端來一碗熱肉羹,卻打翻了,官服狼藉一片。他不但沒發火,還問侍婢有沒有燙傷手,敦厚可見。他後來也封了逯鄉侯。

這就是古風。卓茂和劉寬的「忍」是發自真心的,也為後人示現「忍的修養」可以做得如何的寬厚坦蕩,如何長長久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