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代是證照時代,證照愈多愈好。
果真如此?
大學英文系畢業,這張花了四年,不知歷經多少次考試才能拿到手的「證書」,還不能算數。必須以英文檢定考試,或托福、多益等考試,證明英文功力如何。
有時想想真是諷刺,也包含些許無奈。
其中牽涉的問題不少,非本文討論重點。不過,我們三不五時會從報上,看到某校某系學生多少人,一共考得幾張證照。或某同學一人取得多少張證照,封其為「證照達人」鼓勵或暗示(?)這種「行為」是正確的,值得效法或學習。
各種專業證照考試,如屬初級的,其實沒什麼作用;也產生不了實際功能。參加這類考試的,有的是以此「證明」自己的學習效果,或進步幅度,本來也無可厚非。
只是非得如此才能了解自己的程度或進步幅度嗎?看到有的同學儉衣縮食,或拚命打工,為的是多參加考試,真讓人心疼、不忍啊!
想了解自己的程度,平常時候就有法子可以知道,何必靠「證照」。
我並不完全否認證照的功能與效益。前提是必須以具有實際功能或高階的證照為對象,不要以量取勝,或者一些從某個角度來看,徒然浪費人力物力的證照。
例如,日文檢定考試,對於非日文系或社會人士而言,四級、三級證書,或許有其意義。但對於日文專攻者而言,二級以下,其實只是「自曝其短」。
即使一級檢定考試及格者,也有會話能力相當差的。因為檢定考試不考會話。以考進大學的成績而言,前段班的學生,如要參加日檢,二年級通過一級是門檻,三年級以上才通過的,表示不怎麼樣。
(作者為興國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