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中道觀的因緣
略為五項:(一)無緣緣慈,(二)滿弘誓願,(三)求佛智慧,(四)學大方便,(五)修牢強精進。
(一)無緣緣慈:即是如來的慈悲。具足眾生緣慈、法緣慈、無緣緣慈,方名「無緣」。眾生緣慈,乃緣一切眾生,如父母親想。法緣慈,見一切法,皆是緣生。無緣緣慈,不住法相及眾生相。
中道觀的慈悲與實相同體,不取眾生貌,故無愛見煩惱;不取涅槃相,故非如聲聞的空寂。因不是空寂、也非法緣緣慈;不是愛見著、也非眾生緣;無此兩邊相,故名無緣。
《大涅槃經》云:「緣如來者,名曰無緣;普覆法界,拔除苦本,與究竟樂。」只有如來的慈悲,能夠具足一切佛法,十力無畏等如來法藏。又說:「慈悲含有、無、非有、非無。如是之慈悲,乃是諸佛如來的境界,當知慈也具有三諦。」
今欲破無明惑,就必須吸取無量佛法,以度無量眾生。欲修此慈悲,非中道觀,是不能成就的。
(二)滿弘誓願:菩薩初發心時,發起如虛空般的四弘誓願。在空觀、假觀,知道諸苦而斷除煩惱,所斷煩惱,猶如枝葉;所未知、未斷的無明,如樹根一般。空、假兩觀,修八聖道、證入寂滅,猶如燈般的火炬;但諸惑幽暗,此力是不能去除的。
故雖修兩觀,未能圓滿度化眾生的誓願。菩薩知一切苦,斷法界般的煩惱,修無上道,證究竟滅;但為圓滿本願,故須進修第三觀。
(三)求佛智慧:即是追求如來一切種智的智慧。之前空觀獲得一切智,假觀獲得道種智,欲得如來實相智慧,非進修中道觀不成。
(四)學大方便:即是如來不假意念的大智慧方便,安住於首楞嚴大定的種種示現。如來不可思議的方便力,示諸眾生,如空中風(1),劫燒負草,令無燒害,此為難事,故需方便善巧(2)。
註:
1.「空中風」:表示借事來顯其用。
2.「劫燒負草,令無燒害」:世間之火,尚能燒草,何況入於劫火,那有不燒的可能?要令它不燒,必須有大方便。此意指中道觀體相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