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庄訊】賽夏族巴斯達隘(矮靈祭)今年在竹、苗兩地祭場的三天祭典圓滿落幕,這項傳統祭儀千百年來不變,是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典活動,苗栗縣政府將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協助永久傳承。
苗栗縣已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的項目,有「通霄白沙屯媽祖進香」、「客家採茶戲」兩項,巴斯達隘通過審議後,可望成為苗栗縣第三項列入保護和補助的無形文化資產。
巴斯達隘文化協會理事長朱仁貴指出,巴斯達隘糾結賽夏族人和達隘(矮人)族群的恩怨情仇,是賽夏族人心目中最重要祭典。
外界、學者常將巴斯達隘區分為每十年一次大祭、每兩年一次小祭,其實對族人來說,大、小祭儀式、規模完全一樣,但每隔十年,代表最高神明的「西那統」會出現在祭典。
他表示,根據日人文獻記載,賽夏族人在西元一九一二年時只剩約七百六十人,如今增加到五千多人,族群能夠成長,巴斯達隘扮演很重要角色。每回祭典,族人從南到北返鄉,年輕男女交往機會大增,祭典後,提親結婚頻率特別高,隔兩年就有新成員出生。
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秘書鄭瑞雪指出,最近勘察巴斯達隘,近日將召開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順利通過後,成為全縣第三項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負責傳承單位為賽夏族巴斯達隘文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