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見到很多不公義的事,令一向信佛的我心生怨憤,一直不能釋懷,引發內心很多新仇舊恨,明知有害,不能揮去,該怎麼辦?
福報禪師答:公,大眾都能接受的行事指標;義,大眾所應遵循的的正確思惟。若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說,在這個強調思想、言論自由,在民主的保護傘下的時代,「公」和「義」不見得是同仇敵愾的概念,甚至有可能是相互拉扯的兩邊。比如古今所有治理國家最能贏得民心的口號,就是清廉;但是古今多少國家、多少朝代的治理者,真正做到清廉?
不知道你所謂的「不公義的事」是否也存在這種矛盾?是社會國家的事呢?還是個人的事?但不管是那一方面的,事情的出現都離不開佛陀的緣起法則,皆是很多很多因緣和合所形成,社會國家的大環境有大環境的因緣和合,團體個人有團體個人的因緣和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藏在這不公義事情後面的因果輪迴非此生所能看清明白。
日本早期有位南正成將軍,他受冤被判死刑,受刑後在他的衣服上留有五個字:非、理、法、權、天,意思是告訴我們,無理不能勝過理,理不能勝法,法不能勝權,有權力的人可以改變法律,但是權卻無法勝過天,天就是因果業緣的法則。
既是佛弟子,應理解三世輪迴與因果業報的佛法本義,若你所見世間事皆公正、公平、正義,所有住在這世間的人個個都是諸善上人,那麼這人世間就不會稱為五濁惡世了。正因娑婆世間的染著,才令有情眾生必須發菩提心向清淨的佛道修行,而在趣向佛道過程中的種種逆增上緣的磨練,就是佛弟子修行中最好的考驗了。
經典有明言:佛法本在心中求,本在世間求,非向外求的,非離開群眾的,如果把佛法的尺度盡向外看,向外求,即使是心知肚明錯了,仍不肯收回來嚴以律己,到時自己的清淨就愈來愈消失,貪、瞋、癡諸毒邪魔自然上身了,應慎之、誡之、覺察之,用寬廣的胸襟,用佛法的智慧,看清娑婆世間萬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