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在女孩值班的時候,她來到超商,躲在角落假意瀏覽商品,其實是在看她,時間不一定,有時一小時,有時一個下午,一般人頂多十分鐘就迫不及待走了,會來超商買東西的,通常是急,或者懶,或者習慣性消費,或者是愛上超商那種匆匆之快感。
女孩知道有人看她,卻假裝不知道,誰都不喜歡被這樣看,她有時也想辭職算了,但她知道無論到哪裏,那女人都會來看她。
一直到快下班,女人才來結帳,通常是些小東西,結完帳,遞給她一千兩千紅包,剛開始還拉扯推拒,實在推拒不了,女孩只有接受。它變成某種儀式,女人進門,看她,給她錢,離去。
如此進行了一年,女孩要到台北念大學,女人最後一次來時,給她一筆錢,一個擁抱,然後說:「謝謝你!」
女人的獨子是她的男友,一年前死於一場車禍,才十八歲,悲劇來得太突然,男朋友還來不及把她介紹給母親就走了。女人在兒子的日記中發現他有女朋友,喪子的悲痛讓她活不下去,每天躲在家裡哭泣,直到她來到超商,看到兒子心愛的女朋友,看來長相普通的女孩,渾身散發著異樣光芒,女孩的悲痛不亞於母親,但她選擇堅強地活下去,女人看到她,好像看到兒子,或者是愛自身。
過於強大的悲哀,需要轉化與投射,每天她搭很久的公車,來到這小小的超商,只要看到女孩,並給她一點零用錢,她就能心安地離去。
她們原是陌生人,沒有熟到可以相擁哭泣,或傾吐心事。她們像是依附在死神上的連體嬰,只能遙遙相望,讓悲傷不斷流出。
可憐的母親啊,妳不知道女孩以愛來忍受這死之凝視,你也不知道,女孩的家中貧困,你給她的零用錢,存起來可以供給她念大學。在冷酷的人生中,妳們幫助彼此,也治療了彼此。
我在看電影《人間有情天》時,朋友告訴我這真實的故事,令我特別感動,它跟電影的故事接近,一個心理醫師的兒子意外死了,家人無法接受這痛苦,心理醫生一家人,長路迢迢開車去看兒子的女友一眼,好像她是原先死去的孩子,其實是重新獲得的女兒,逝去的愛不能回來,但僅存的愛與未來的愛猶可追,只是死亡來得這麼急促,好像讓人永遠沒有解答。
(作者為東海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