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歲月】古詩詠苦熱

林之光 |2008.11.06
2037觀看次
字級


古人形容苦熱,多從高溫環境描寫。例如宋代戴復古在〈大熱〉中說,「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農曆,下同)。」他把高溫環境比做在熊熊燃燒的陶瓷磚瓦窯。

 再如唐代王轂在〈苦熱行〉中則是把高溫環境比做大洪爐:「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唐代韓愈更是具體地把悶熱天氣比做自己是在蒸籠之中:「自從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語口,慢膚多汗真相宜。」把大熱天之熱,比做人在窯、爐和甑中被燒烤、蒸煮,真是形容到了極點。

古詩中描寫人體在苦熱中的狀態主要用流汗。例如唐代司空曙的「嘯風兼熾焰,揮汗訝成流」(〈苦流〉);宋代張來的「欲動身先汗如雨」(〈勞歌〉;戴復古的「田水沸如湯,背汗濕發潑」(〈大熱〉)。

古詩中還常通過周圍事物的反應來側寫苦熱。

 宋代梅堯臣的〈和蔡仲謀苦熱〉:「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天氣熱到乾柴出烈火、液體熬成膏、鳥嫌羽熱、獸嫌毛熱。

杜甫大概是不太耐熱的,至少他在酷熱天氣中曾經「束帶發狂欲大叫」,「安得赤腳踏層冰」(〈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苦熱〉中講了種種苦熱景象之後,竟然異想天開地「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他熱得要到宇宙中去「涼快涼快」。

也許,詩人們確實是熱怕了,以致宋代范成大竟然寫出「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景似潮來」(〈秋前風雨頓涼〉)。這就是說,為了苦熱快點過去,甚至連加速衰老(意味著壽命縮短)都在所不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