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其軍守護26年 曾想放棄 全村慰留:「申老師走了,學校就沒有了」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四川有所隱身雲霧中的小學,住在山腳的孩子每天要步行幾個小時、穿過幾近九十度陡壁的Z字型山路才能上學,山路最窄處僅四十公分,旁邊就是萬丈深淵;學生玩球得小心翼翼,要是球滾到山下,得花上半天才能撿回來。二十六年來,這所學校只靠現年四十五歲的代課老師申其軍守護,村民都尊稱他「申老師」,但申其軍說:「教書多年,遺憾太多,驕傲幾乎沒有。」
四川雅安漢源縣古路村,位於大渡河峽谷的懸崖絕壁上,是鮮為人知的彝族山寨。申其軍十八歲來此任教,那時的學校是土砌的、房頂漏水、牆壁透風,沒有廁所。申其軍召集村人,土法修葺學校,搭了簡易廁所。現在的古路村小學是全村最好的建築,有五間水泥教室、教室用木籬笆圍著,外牆書「朗朗書聲雲中蕩,彝苗成才固根基」。
「古路村地理環境特殊,我們想過各種辦法調派教師過去,但都待不久。申其軍在古路村堅持這麼多年,我非常尊敬和感謝他。」漢源縣教育官員表示,教育局曾想解決申其軍的教師身分,但因他的學歷太低,只能考慮提高待遇。心灰意冷的申其軍曾想外出打工,但全村人懇請他留下。「申老師走了,學校就沒有了。不會有老師到山上來教書了,來了也教不長。」古路村至今只出過兩名大學生,申其軍時常擔憂自己的水準跟不上外界,而孩子們將離世界愈來愈遠。
七月中旬,二十多歲、畢業於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的包唐韜自願到古路村小學任教。申其軍只教語文和數學,包唐韜增加了地理、自然等課程。學校沒有電力,包唐韜下山湊錢買了微型發電機,利用溪水落差發電,學校有了第一顆燈泡。
九月,包唐韜的學妹楊菲也來到了古路村,開了音樂課,大受學生歡迎。楊菲還沒適應古路村的生活,最不習慣的是,她必須夜裡躲在教室角落洗澡。有幾次,她為此委屈得掉淚。
十月,有善心人士組隊送冬衣、彩色筆給古路村小學的孩子,有記者隨行。申其軍微笑表示,他感謝包唐韜和楊菲減輕他不少負擔,「包老師和楊老師,他們會離開這裡,我心裡很清楚。我希望有更多的志願者來幫助這些孩子。」
來訪的志願者中有人問小朋友,「你最喜歡那個老師?」學生蘭豹說:「申老師,他一直都跟我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