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科學家認為,人腦體液的酸鹼度與智商大有關係,實驗結果顯示,當體液呈現酸性時智商會降低,鹼性時智商偏高。
為何如此?科學家認為,這與人體疲勞時體內乳酸和尿素等酸性物質增多的情況,具有相同的道理,他們對四十二名年齡在六到十三歲的男孩進行觀察時發現,大腦中的體液ph值大於七者(偏鹼),比小於七(偏酸)的智商高一倍。
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把智商與大腦體液ph值關聯後的重大發現,科學家把這此結果稱為智力水準的「化學標記」。由於體液的酸鹼性可通過飲食來調節,因此科學家也提出改善飲食結構、多吃鹼性食品,來提高智力的想法。
食品按其元素成分可分為鹼性、中性和酸性三大類,含鉀、鈉、鈣、鎂等元素的食品為鹼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製品、海帶、鹼性飲料等。含磷、氯、硫、碘等元素的食品為酸性食品,如肉類、穀類、油脂、酒類等。但具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以橘子為例,它含有較豐富的鉀,所以不是酸性食品,而是鹼性食品。
科學家建議,兒童飲食要少吃大魚大肉,多吃豆和乳製品;少吃油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並且少吃甜食,這種健康飲食習慣將有益於人的智商的提高,尤其是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