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凍生命的樂章】洗心懺悔 清除宿怨

陳宏/作者 劉學慧/整理 |2008.10.20
534觀看次
字級

佛家認為,世人所稱的病,約分三類:一、是生理方面的病,可找專業醫師來解決。二、是冤親債主來擾亂的痛苦,可用和解方式處理。三、是一種業障病,佛也沒辦法幫忙,只有待業障消除。

與冤親債主和解,可透過水懺,又名三昧水懺或慈悲水懺,為唐朝悟達國師首創。

明代永樂帝為重印水懺作序,就說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讎。

「三昧」是我在學佛前就常用到的詞彙,不過我總是把它當做「奧妙」來用。譬如說某人已懂得其中三昧等,學佛後才知是梵文音譯,翻成中文,一般說法是「正受」,但什麼是正受

?依照解釋,「不受諸受乃為正受」。套用一句中文成語「心無旁鶩」,就是把散亂心收攝回來集中在一個點上。

永樂帝說:「如來廣慈悲之念,啟懺悔之門,積累罪業一旦冰釋,譬諸水也,身之煩而濯之無不清,衣之污而澣之無不潔,器之穢而溉之無不淨。故曰:心者身之神明,所為善則善應,所為惡則惡應,若影之隨形,響之隨聲,其效驗之捷速不爽毫髮。此三昧水懺之作,所以利於人也,其功博哉。」

冤親債主何其多?很難說,像悟達國師已是十世高僧,還免不了有宿報,何況是一般人。世世代代的冤冤相報,舊債未清,新債又到,沒完沒了。水懺就是藉水能滌垢自淨之名,譬喻清除累世積怨。法會總要有莊嚴的儀式:

從「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開始,場景馬上轉變為「有一菩薩,結跏趺坐,名日普賢,身白玉色,五十種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

悟達國師認為:所以懺悔者,因無始以來,在凡夫地,莫問貴賤,人都會在有意無意間犯下錯誤,或因三業(身口意)而生罪,或從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起過,或以內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染著,如是乃至十惡(殺、盜、淫、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貪、瞋、癡)增長,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綜括來說會形成三種情況。一是煩惱。二是業。三是果報。此三種法,能障聖道,所以經中視為三障。

欲滅三障者,應當用七種心:一慚愧,二恐怖,三厭離,四發菩提心,五怨親平等,六念報佛恩,七觀罪性空。

所謂觀罪性空,罪無自性,是從因緣生,顛倒而有,既從因緣而生,也從因緣而滅。從因緣而生者,狎近惡友,造作無端;從因緣而滅者,即是洗心懺悔。

所以經上說,這個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因此知道這個罪,本是由空而生。

水懺的幅度很大,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為原理原則,中卷懺悔業障,下卷懺悔報障,悟達國師網羅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人們卻在不知不覺中造了業,受了報,而不自知。豈不悲哀,想起來又有些恐怖。水懺就是告訴大家,洗心懺悔,才能清除宿怨。

總而言之。這是冤親兩利,歿存霑益的盛會。

(劉學慧/整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