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陸進口銨粉(碳酸氫銨)檢出含有百萬分之七十至三百高濃度三聚氫氨,再一次引爆國人不安。衛生署昨天坦承部分市售油條、海帶、魷魚、波羅麵包等食品可能添加有毒銨粉,但比率相當低,衛生署緊急與糕餅公會取得聯絡,希下游麵包食品業者不要再使用。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表示,染布、洗皮革以及食用膨鬆劑是碳酸氫銨的三大用途,經過這兩三天來的緊急稽查,已封存了二百公噸、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銨粉,但仍約有一百公噸去向不明。
至於這一百公噸碳酸氫銨到底有多少已經流至食品加工,甚至變成了架上的食物?衛生署官員表示,目前仍在積極追查,近日內將公布中下游的使用狀況。
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說,使用膨鬆劑的麵包、油條、泡芙,仔細去聞,或許可以聞出一點點臭味,如果擔心自己曾經食用過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就多喝水。
另外,市售海帶、魷魚也可能浸泡在含有銨粉的水中,來增加咬勁。謝定宏建議,買回家之後,最好先水洗乾淨,再以清水浸泡,這樣就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