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策會管理師李素華,比較各種洗手方式,建議民眾不妨將「用水及肥皂洗手」列為第一優先,果凍狀的乾洗手凝膠,及液狀的酒精性洗手液列為第二優先,但不論使用上述那一種方式,洗手的效果同樣理想。
李素華指出,基本上,用水及肥皂洗手,不論使用香皂、藥皂或洗衣皂、洗手乳,只要洗手方式正確,手心手背搓揉約20秒,再用清水沖乾淨,並用衛生紙擦乾或烘手機烘乾,都能消滅手心及手背的細菌,而且不傷玉手。
至於含3%酒精的乾式或液式洗手液,只要雙手搓揉的時間超過5 秒鐘,基本上也具備徹底消毒的效果。唯,有些醫師曾反映,若使用此類產品次數過於頻繁(一天超過20次以上),很可能過度刺激手部肌膚,引發「富貴手」。
因此建議必須使用多次乾洗手的醫護人員,可改採含甘油等護膚成分的乾式洗手液,或於使用酒精洗手後,再搽抹一些護手霜,避免損傷手部肌膚。
此外李素華提醒,一般公共場所提供定量噴出的酒精或乾洗手液,通常是一個成人一次的使用量,小朋友手掌較小,建議使用時不妨適度減量,減少過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