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險峻山路-之六】世界最彎公路 前往段譽的故鄉

戴維園 |2008.09.27
793觀看次
字級


在橫斷山脈的險山惡水之間,在滇、藏、川的高山峽谷、原野叢林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號稱世界最彎的公路,

神秘,意謂罕為人知,甚至當地人也不清楚。雲南的舊昆宜公路,號稱世界最彎公路,卻僅有〈中國十大險峻山路〉這篇文提到,四百多字扣掉作者自述尋找過程,只簡略介紹:起點是「小坡腳」村,盤旋到山頂的靖安哨村。

這就是舊昆宜公路,至此介紹完畢。果然神秘!上網搜尋「昆宜公路」,查到的都是轉貼,內容相同。昆宜公路,應指昆明到宜良縣,荒蕪僅剩四、五公里長,但保留了最彎曲的鬼斧神工,據說超過川藏公路的「七十二道拐」。

且不管幾拐,有趣的是,離城兩公里的蓬萊鄉有個段官村,據說村民是大理國段氏後裔……,這不就是「天龍八部」裡段譽的故鄉嗎?段譽真有其人,段官村小學那些學童,長大後是否也知書答禮,溫文儒雅,卻又懦弱而愛情如癡?

雲南多的是大山長河,絕壁、峽谷如刀砍斧削,千古交通閉塞。段譽一介書生,如何鑽山越嶺?從首都大理(元代改設昆明)出發,又如何艱苦攀爬昆宜公路?宜良是個山城,山地占88%面積,最高峰2730公尺。現代有昆石公路和昆石高速公路,致使早期修建的舊昆宜公路,人車漸稀。

早期是多早?這要從漢代說起。

話說張騫出使西域,歷經千辛萬苦,抵達大夏(今阿富汗),以為自己是「地理大發現」的哥倫布,不料早有人先他一步:發現當地有賣蜀地布匹、竹杖。這些貨品從四川、雲南經「身毒(佚音捐毒)」轉運而來,更遠達地中海。身毒是西漢時印度的音譯,東漢改譯天竺。蜀道難,身毒又聽來悚然,這條古驛道稱「蜀身毒道」,彷彿不歸路,深入巫毒絕境。

中國古代有「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之說,「蜀身毒道」是兩大茶馬古道之一,比絲路早幾百年。另一條就稱「茶馬古道」,年代稍晚,起自漢唐,由川、滇、藏直抵西非、紅海。

西藏拉薩市的大昭寺前,有一塊石碑,據說是823年唐朝時樹立的。碑文記載,1170年前漢藏兩族已開始交換騾馬,進行貿易。因此宋徽宗1117年冊封段譽為大理國王前,他北上闖蕩中原時,走的應是茶馬古道,甚至就是昆宜公路。

有史書為證:秦開「五尺道」、漢晉有「朱提道」、唐開「石門關道」、元明清開「昆宜道」……。看到這裡,昆宜公路的歷史源頭,終於找到了蛛絲馬跡。但段譽是不是走「昆宜道」──昆宜公路前身?史書獨漏宋代,還有待深入查證。

顧名思義,茶馬古道當然是運茶,唐代已記載雲南產茶,普洱茶尤為貢品,全靠「馬幫」馱運。兩條持續千年的冒險路,從懸崖絕壁闢出來,古驛道上,馬幫一隊接一隊,在原始森林行進,清脆的騾鈴迴盪在冷峻的雪峰間。

馬幫不是幫派,他們的歷史源遠流長。是幾千年來的趕馬人,歷史上的UPS(快遞公司),由馬鍋頭(首領)率領,翻山越嶺三、四個月或更久,把茶運送出去。沿途商號林立,馬幫雲集,麗江就是古驛道上重鎮;但若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經常得餐風露宿。

在二十世紀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通車後,馬幫逐漸沒落。2000年,雲南歷史上最後一支具有規模的馬幫走入歷史,只留下嵌在石板路的馬蹄印。但去年一個電視旅遊節目去雲南,主持人廖慶學訪問到了馬幫,人數極少,這父子相傳,在交通幹道不到的山間,繼續著千年古行業。

絲路在歷史上占盡鋒頭,茶馬古道則晚近才獲重視。張藝謀執導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大舞台設計成茶馬古道,百匹駿馬在舞台飛馳。雲南的馬都是矮腳的馬,跑不快,卻善於走山路,馱著沉重的貨物,走過漫長艱險、僅一尺多寬的的茶馬古道。

「中國十大險峻山路」系列介紹過的幾條公路,均位於湖南、四川、西藏等西南方,這裡山高水長,地形險惡,道路自然無不崎嶇多折、彎拐特多,構成世界最奇特的地形地貌。

「昆宜道」無論是否世界最彎公路,由照片看來,「茶馬古道給人一種行走在天上的感覺」確實不假,「山間鈴響馬幫來」的景象將不再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