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兼顧保護生態及觀光的墾丁國家公園,園內豎立「注意陸蟹、減速慢行」警告標誌,同時製作「蟹謝讓路」的宣導貼紙,只為了讓陸蟹媽媽能順利回到海邊產卵,墾管處年年舉辦的「護送陸蟹過馬路」活動,成功地將生態教育化為觀光資源。
陸蟹是逐漸適應陸地生活的螃蟹,在生殖季節,陸蟹仍需回到海邊釋放即將孵化的卵,經過浮游時期的成長後,約一個月大的小陸蟹會登陸合適的棲地成長。墾管處保育人員表示,墾丁國家公園的陸蟹繁殖期是在每年國曆六到十月,但以農曆七、八月的月圓前後最多。
墾丁的陸蟹以香蕉灣保護區及滿州港口溪出海口一帶最多,但是這兩處地點的陸蟹,在公路開發後,馬路切割了棲息地和海邊,陸蟹產卵面臨必須橫越馬路的生命歷程,尤其是香蕉灣一帶的陸蟹要橫越寬達十二米的屏鵝公路,這條公路經常是車水馬龍,陸蟹產卵期又逢暑期和中秋假日,遊客眾多,公路上經常可見蟹屍斑斑。
為了保護陸蟹,墾管處六年前展開護蟹行動,先是喊出「護送陸蟹過馬路」,呼籲遊客看到陸蟹過馬路時,停下車,將陸蟹帶到海邊,後來,在陸蟹產卵期,乾脆每年都舉辦「護送陸蟹過馬路」的生態活動。方便陸蟹產卵,墾丁國家公園為陸蟹搭一座回家的橋,護送牠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