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人生

胡正文 |2008.09.13
1145觀看次
字級



金錢對人的衝擊廣大無邊。尤其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它影響著每一個人對每一件事的情緒反應。童話故事「下金雞蛋的鵝」,傳達因貪心失去理智的寓言,雖讓許多人記憶猶新,但為金錢不擇手段的人,仍前仆後繼持續瘋狂。

「唯金錢是問」的社會價值觀,形成了台灣新一波的「作弊文化」。說說小謊、鑽個漏洞、造一造假、拿些回扣、關說賣官、欺騙混淆,即便犯了「法律所不允許的事」,只要不被捉到把柄或證據,便可視為理所當然。

問題是,如果倚靠這方式生存和成功的人皆能得逞,人們憑什麼要去遵守對社會「誠信」的義務?

報紙上天天報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事件。醫師為了提高收入,收下藥廠紅包;打擊率低的球員靠打類固醇促進肌肉生長;成績差的學生為平均成績只得作弊;上市公司浮報營收數字取悅股市;學校為升學率竄改分數爭取國立大學;記者為撰寫更多轟動報導,不惜捏造消息來源;會計師為保住客戶,願意作假帳並且保密。

這些舞弊的當事人,心存僥倖,四處鑽漏洞,有很多人,到最後也真的免受制裁!

在「贏家通吃」的時代中,財富差距的擴大,會因著考高分、進名校、找對工作、跟對老闆、選對投資,或當上「炙手可熱」的理財顧問、運動好手而往兩極發展。

然而,「富者恆富,貧者愈貧」的現象,不僅削弱了社會原有的合作骨架,也讓原本循規蹈矩的老百姓,價值觀開始傾斜。

生活中的「作弊」現象,無形的滲透入百姓的價值觀與行為,加上政治團體運作、媒體成天散佈,形塑而成不言可喻的「社會契約」。愈來愈多人,不是因為貧窮匱乏而作惡,相反的,引誘人們犯罪的原因,變成是這些人想投機致富。

更深層的思考是,國民心中的道德防線出現了破洞。前總統七億洗錢案曝光;電視「名律師」被識破是「假律師」;南縣議長涉教唆傷人;職棒打假球判刑確定;錢莊逼債,名嘴自導勒贖被逮;調查局長隱匿洗錢情資公文珥珥,諸此種種,都不是偶發事件,卻真實反映出社會深層的道德危機與社會問題。

如果,我們仍期待能建立一個相信規則與公平的社會,就必須努力修正年輕人的態度,其中一個重點,必須在學校及早實施品格教育,教導道德操守。至於家長,更是無可卸責的必須立下榜樣、勤加叮囑,切不可自身都迷失在欲望叢林中不可自拔。

(作者為社會學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