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國二、高中職二年級學生 考5學科 單純建立資料庫 並擴大課輔對象
【本報台北訊】如何從國中小提升學生素質,成為全國教育局長會議首要議題;教育部提出多管齊下策略,要為國中小教育做好「品管」,將擴大課後輔導對象。另一方面,明年開始,針對小四、小六、國二、高中職二年級學生,實施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主要學科的學習成就評量。
為做好國中小教育「品管」,九月開學後,教育部將擴大辦理經濟弱勢且成績落後學生課後輔導計畫。都會區班級成績後百分之二十,非都會區後百分之三十五學生須參與課輔,預計增加一萬人次學生受益。
針對國中基測成績落後學校,教育部補助從原來的一年,變成連續補助兩年,對象為國中參加基測考試學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PR值低於十。教育部表示,每年約有六十至七十所國中可獲補助。
國教司表示,課輔計畫實施從九十五年起,有九成學生從不寫作業到可完成作業,八成學生學習態度變好,六成學生成績進步。
全國教育局長會議昨起召開兩天,端出第一道議題是「提升國民中小學教學品質及學生素養」。在學生能力品管方面,教育部計畫從二○○九年起,遇西元奇數年實施小四、小六學習成就評量,西元偶數年則是國二、高二及高職二年級測驗。測驗都在五月中進行,今年升上小四、小六的學生,明年五月要抽測國、英、數、社、自五學科,但小四不考社會。後年五月則進行國、高中施測。
教育部表示,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是以抽測方式進行,呼籲各縣市教育局施測時,不得以全面普測方式辦理。能力檢測結果,也不得以學校、班級形式公布,亦不能據此考核老師、校長考績。至於抽測方式,每年段每科全台只抽測七千學生。教育部強調,檢測目地不是為增加學生負擔,而是建立資料庫,跟國際學生的學習成就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