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梧棲訊】五十歲陳姓男子到台中港釣魚沒釣到,看到小魚在水中游,便從海中抓起一尾近十公分小魚,突然右手感到疼痛無比,接著痛感擴散全身,有如萬箭穿心般難受,趕緊到童綜合醫院求救,原來遭鰻鯰魚刺到。
急診室主任盧立華表示,一般鰻鯰的體型小,成魚體長二十五至三十公分,體表光滑無鱗看似柔軟無刺,但隱藏在背鰭及兩側胸鰭套膜,有倒刺的毒棘,一般人常在毫無防備下遭刺傷,外觀僅是極細小傷口,有時少量滲血,看似無大礙,實際上分泌鰻鯰神經毒,以及鰻鯰血液毒腺細胞分泌的毒素,會引起傷口及手臂劇痛,甚或合併全身症狀造成死亡。
醫師先幫患者清洗傷口,再以溫水浸泡,不過陳姓男子手一離開溫水,就又痛到不停抖動,直等泡了四小時,毒性才逐漸釋出。
盧立華說,鰻鯰俗稱「沙毛」,九至十二月是盛產季,常有民眾被毒鰻鯰刺傷,嚴重者數小時內死亡,提醒民眾不要隨意伸手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