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享年89歲 代表作《古拉格群島》 揭發勞改營內幕 遭蘇聯放逐20年 去年獲頒「國家獎」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當地時間四日凌晨零時三十分,在莫斯科郊外住家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九歲。這位與南非曼德拉齊名,並稱當代道德標竿的索忍尼辛,數十年來,已經成為知識份子反抗共產主義的象徵。(圖/美聯社)
最近這五年,因為健康原因,索忍尼辛幾乎都沒有出門;今年四月,他的夫人曾向媒體透露,索忍尼辛的身體欠佳,只能以輪椅代步,盡管如此,他仍堅持每天伏案工作,編纂三十卷的作品全集。
一九四五年,索忍尼辛曾因批評史達林被關在勞改營八年。六二年他發表了《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內容描述勞改營內的悲慘生活,由於當時的獨裁者赫魯雪夫曾短暫的推動「去史達林」政策,這本書當時得以在蘇聯發行。
一九六八年,索忍尼辛一本描述政治犯特別收容所的中篇小說《地獄第一層》,及敘述蘇聯勞改營歷史和現狀的長篇小說《癌症病房》,均未獲得蘇聯政府的核准出版。同年,這兩本小說在西歐發表,卻大受國際的讚譽及肯定;一九七○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他最著名的作品《古拉格群島》在蘇聯時代秘密完成;實際上,前蘇聯並沒有「古拉格群島」這個地理名稱,它是一種比喻,索忍尼辛把整個蘇聯比作海洋,在這海洋上處處皆是監獄和勞改營小島,這些島嶼就是「古拉格群島」。此書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間,分三冊在巴黎發行;而蘇聯遲至十一年後才出版,之前一直作為地下刊物廣為流傳。
由於索忍尼辛始終拒絕停止批判蘇聯,一九七四年被剝奪公民權,並被送往西德,從此開始流亡海外的生活。他先後居住於德國、瑞士與美國。
一九八九年,蘇聯最後一位領袖戈巴契夫實施開放政策,准許發行索忍尼辛著作並恢復他的公民權
;九四年索忍尼辛終於得以重回俄羅斯,他經歷了二十年的放逐生涯,成為冷戰時期的象徵人物。
俄羅斯時期的領袖均對索忍尼辛非常尊崇,但是返回故鄉的索忍尼辛,卻從未停止他的箴貶建言,不但批判後蘇聯時期的腐敗現象和物質主義,也批判西方的資本主義。
一九九八年索忍尼辛出版《崩潰中的俄羅斯》,對俄羅斯的經濟改革再次大加鞭撻。二○○一年至○二年間,《二百年在一起》面世,這部巨著分為上下兩部,記錄猶太人在俄羅斯的二百年生存史。
去年六月,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亭頒發俄羅斯最高榮譽「國家獎」給索忍尼辛,並在克里姆林宮舉辦盛大典禮,讚揚他對「祖國」的貢獻。索忍尼辛透過錄影方式發表得獎感言,對於「作品能獲得俄羅斯國家獎的注意」感到「受寵若驚」,並表示,「在我有生之年,盼望我收集並呈現給讀者的歷史材料,能進入同胞的意識與記憶之中」。
索忍尼辛作品被譯成三十種語言,銷售超過三千萬冊。集文學、史學、哲學、社會學家多種角色於一身,將記錄俄羅斯的二十世紀經驗,當成自己的道德責任,他被俄羅斯人譽為「民族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