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為武器,試圖降低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的依賴,防止中國過剩產能湧入美國市場。然而,《紐約時報》評析,他的努力遭遇障礙:北京早已推動經濟自立,並透過長年的國產替代與科技自主政策築起防火牆,使美國在脫鉤戰略中反而失去槓桿。
過去二十年來,中國持續推動國產替代,建立可對美施壓的「卡脖子」環節,使華府更難阻斷其發展。這項方針成本雖高、效率低,卻削弱了西方在經濟談判中的籌碼。
面對中國可能加嚴稀土出口限制,川普上周與習近平達成妥協,將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降至與東南亞國家相近,並暫緩擴大對中方軍工企業的制裁。
回顧二○○一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當時中國製品的品質與技術遠遜於外國,但二十年後情勢逆轉,全球五百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逾二百二十種產量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