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第24屆台美國防工業會議21日落幕,美國計畫公布「全球指引」,目的是加速審議,並為美國國防合作夥伴開放技術能力,且該指引預計納入台灣,預料有助於台美技術共同研發,同時加快軍售交付的進度。
台美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指出,會議聚焦多項議題,內容涵蓋國防工業、軍售交付、賴清德總統提出的「台灣之盾」、台灣關鍵基礎設施、台灣在作戰中的生存率及出口管控等議題。
代理區域安全副助卿赫姆斯邁爾提到,美國政府將提出一項新的全球指引以加速審議,為美國國防合作夥伴開放技術能力,其中包括台灣。
韓儒伯表示,這是很重要的事,有利於台灣的國家安全和防衛,同時美國納入台灣的做法,就像對待日本、澳洲和英國等國一樣。
韓儒伯指出,隨著台灣快速擴大對國防的投資,包括提高國防預算,賴政府也預計提出規模新台幣1.3兆元的《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條例草案》,本屆會議很密集討論到該如何把這樣的資金挹注到台灣的國防,議題涉及到台灣國防工業如何管理這樣龐大的資源、美國國防工業的準備程度、軍售能否如期交付等。
韓儒伯說,台灣之盾會是台灣接下來的優先事項。他表示,台灣已擁有很多打造台灣之盾的裝備,也可以購入更多NASAMS飛彈系統和愛國者PAC-3增程型(MSE)防空飛彈等。
韓儒伯指出,台灣需要更多的黑鷹直升機,海軍需要補充S-70C反潛直升機,而台灣的E-2K預警機需要替代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