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俊雄(南華大學校長)
二○二六年即將出版的《向前有路——南華大學三十周年紀念文集》,所收錄的文章,皆來自南華大學的教職員、校友與學生的自發投稿。字裡行間,無不記錄著「在人際互助因緣下,因緣際會來到南華——或為求學,或為任教,或為服務——在校園中成長、奮起、飛揚,最終茁壯、放光的心路歷程。許多人因此而安身立命,不僅心懷惜福感恩,更願意承擔星雲大師「辦大學」的宏願。這些真情告白,讀來令人動容。
人的一生,從出生、成長到茁壯,不僅需要無數的互助因緣,更要在困境中忍辱精進;在人生轉折時,往往因有貴人扶持,才得以度過難關。人生邁向三十歲,談何容易?更何況是一所大學的誕生與茁壯,需要凝聚上百位學術與行政人才,並籌措動輒數十億元的經費,絕非易事。然而,大師在回答「佛光山怎麼建起來的?」曾說:「一切都是因緣。因為因緣你要找它,千難萬難;它要來找你,非常容易。」一九九六年,大師號召百萬人興學委員,在嘉義行腳托鉢,南華大學孕育而生。
隨著少子化趨勢,高中生源逐年遞減,二○二八年全台灣高三生預估僅剩十五萬六千人,這已成為所有私立大學永續經營的嚴峻挑戰。大師也提醒我們:「學生來源減少不是問題,教育品質才是關鍵。」唯有透過「三好四給」的人格養成,啟發學生自覺,培養積極學習的態度,拓展視野,發展潛能,方能引領他們投入社會、奉獻所學。
佛光山每一個道場、事業體的成功與韌性,無不奠基於「同體共生、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重新估定價值」 成就的祕訣;南華大學的成長亦復如是。
本書特別感謝心保和尚、慈惠師父、林聰明副總校長及師生校友們的賜稿,在南華大學邁入三十而立之際,為學校的永續發展留下啟發人心的文字般若。願本書所收錄的故事與見證,不僅回應大師為眾生平安幸福所留下的因緣,也呼應當年百萬人興學委員齊心響應創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