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最低工資審議會將於26日登場,連10漲看來勢在必行,調幅多少才是主戰場,明年最低工資有可能突破3萬元?美國對等關稅、匯率等因素,將成為今年勞資攻防重點。
從蔡英文總統到賴清德總統任內,最低工資已經連續9年調漲,月薪從2萬8元調升至今年的2萬8590元,調幅約42.9%,時薪從120元漲至190元,調幅約58.3%。
經濟部長龔明鑫日前說,上半年總體經濟數據雖然亮眼,但僅高科技業獨好,傳產、中小企業則因美國關稅陷入困境。更稱「今年最低工資調整不能再沿用過去公式」。
審議委員勞方代表、全國產業總工會堅持應循過往慣例,全額反映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經濟成長率(GDP)勞資對半共享,調漲4%,月薪拉升至2萬9734元、時薪198元。
勞方代表 認應足額反映CPI
根據最新出爐的最低工資研究小組報告指出,雖可知目前國內CPI指數有走緩跡象,但部分類別年增率仍高,基於反映生活成本考量,最低工資應依CPI變動情形而有所調整,從經濟成長果實合理分享角度而言,國內最低工資也應有所反映,但目前各產業發展狀況有差異,減班休息人數也有增加趨勢,顯示勞動市場後續可能有所變化。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說,近年審議默契是CPI足額反映、GDP對半勞資共享。據主計總處公布今年CPI預測年增率1.76%,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4.45%,依此計算,明年調幅約4%。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楊書瑋說,國際經濟情勢變動不是只有台灣要面對,德國、法國、日韓、澳洲、越南等仍決定調升明年最低工資,維持邊際勞工的實質購買力。明年最低工資應至少調至3萬元,才能符合勞工的基本生活水準。
學者:薪資補貼 不應人人有獎
外界預料,今年將比照疫情期間,提供受創產業薪資補貼。
最低工資審議會學者代表、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認為,先前薪資補貼資格以受疫情衝擊的內需產業為主,後來放寬,連製造業都補貼,他不反對補貼配套,但應嚴格審查,不該人人都有獎。除補貼對象要把關。
辛炳隆擔心,天災人禍頻繁,加上經濟情勢愈來愈波動,未來補貼將成常態。
另名學者代表、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認為,調升最低工資的目標,是為了保護邊際勞工,資方宣稱受關稅衝擊,就要拿出客觀數據佐證,他以減班休息人數相對多的工具機產業為例,最大出口是中國大陸,工具機輸美比率並不高,不見得美國關稅高,就讓工具機產業面臨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