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京華城案,先前裁准被告柯文哲、應曉薇以不等金額具保停押,台灣高等法院上周撤銷原裁定發回更裁,北院合議庭排定今天上午重開羈押庭。據了解,民眾黨與律師團保持密切聯繫,儘管並未主動號召支持者動員,不過仍有小草發起自主活動聲援。
未主動號召 小草自主聲援
台北地方法院先前裁定柯文哲以7000萬元、應曉薇以3000萬元交保,兩人均限制住居、限制出境與出海8個月,台北地檢署事後也提出抗告,理由為京華城案證人尚未詰問完畢,再加上柯文哲交保後與多位證人有所接觸,並未遵守「不得與證人有任何接觸之行為」等規定。
台灣高等法院上周撤銷原裁定發回更裁,台北地方法院合議庭排定今天重開羈押庭,要求柯文哲、應曉薇兩人應在上午9時至法警室報到。
委任律師現身柯家 商討對策
此外,柯文哲連日沒有公開現身,委任律師陸正義前天晚間被捕捉現身柯家,停留時間將近2小時,疑似商討羈押庭相關對策,最後在柯文哲妻子陳佩琪的陪同下自行離開,雙方並未透露談話內容。
曾任檢察官的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表示,高等法院這次的角色,應該是處理檢方抗告理由,而從發回更裁理由書來看,其中第2點提到證人接觸的疑義問題,比方與柯文哲同車的民眾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其實是檢方在偵查階段所列證人,而非起訴範圍中的審理證人。
吳宗憲指出,柯文哲委任律師請求法官「釋明不能接觸的證人範圍」,這一點其實「沒有對柯不利」;他認為,柯文哲再被收押的機率應該不高,甚至不需要加保金,對於後續的發展持樂觀態度。
台北地院今再開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羈押庭,法界分析,再度收押與否,關鍵在於柯能接觸證人範圍的攻防;1年前柯無保請回也遭撤銷,當過司法官的律師說,高院若一直撤銷地院裁定,恐形成上級審態度是「你就把他押起來」的觀感。
曾任橋頭地方法院刑事庭、民事庭法官的律師黃英彥表示,高院撤銷發回理由主要為北院裁定交保時,要求柯文哲不得接觸證人和同案被告,但未明定哪些證人不得接觸,是審理計畫中的已傳、待傳證人,還是偵查中被傳喚的證人?
簡而言之,較像是提醒北院若要交保,要把理由闡明清楚、界定柯不得「接觸」的範圍。
黃英彥說,柯文哲身為政黨領袖,仍有公開活動與政黨往來,如何界定接觸範圍,更有實務操作上難題,羈押庭攻防應會聚焦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