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

文/包曉 |2025.09.14
47觀看次
字級
圖/柏林佛光山
圖/柏林佛光山
圖/柏林佛光山
圖/柏林佛光山

文/包曉

柏林佛光山舉辦人間佛教研究講座,八月十日邀請歐洲弘法史田調團隊陳登翔博士、鄭維儀副教授及邱子倫博士,分享他們在倫敦、巴黎與柏林道場的實地訪查與田野研究成果,將整理撰寫《歐洲佛光山弘法研究田野調查報告》。

課題主持人陳登翔首先開場,指出本次研究旨在尋找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弘法足跡,傾聽歐洲各地道場的故事。他回顧佛光山在歐洲的起源,提到一九九○年十一月十日,星雲大師應明禮法師之邀,率領徒眾前往巴黎參加越南淨心禪寺落成典禮。

此後,佛光山與歐洲各界廣結善緣,至今在巴黎潮州會館,仍保存著大師當年講經弘法的照片。

學者們實地走訪巴黎佛光山法華禪寺所在的碧西聖喬治市多元宗教文化區,並在佛光山法師帶領下參訪了鄰居清真寺,見證不同宗教團體如親友般往來互動,和睦共處,充分體現星雲大師倡導的宗教共生與共榮。

陳登翔再介紹倫敦菩提園的歷史,並以自身三好人家成長經歷,強調宗教傳承的重要。作為第三代佛光人,陳登翔自小在佛光山熏習,最終仍選擇回歸佛光山大家庭,並期許柏林佛光山新成立的菩提園能蓬勃發展。

邱子倫以「從寺院到劇院:佛光山梵唄宗教傳播」為題分享。她以自身用鋼琴演奏觸動陌生外國人共鳴的經歷引入,讓聽眾直觀感受音樂的力量。隨後展示一九九九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在倫敦皇家劇院演出的歷史照片,回顧佛光山自一九九○年以來在英國的弘法足跡。她特別讚揚倫敦佛光協會陳慧珊博士推動梵唄音樂、促進宗教對話及文化交流的貢獻。

邱子倫指出,音樂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以柔和非說教的方式傳遞佛法,觸動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佛光山的音樂弘法不僅展現佛教莊嚴清淨之美,也為東西方文化交流開啟新契機。

鄭維儀則以「歐洲弘法史採風心得」為題,從佛教本土化與人間佛教理念切入,分享她在巴黎法華禪寺、倫敦佛光山及柏林佛光山的觀察。她介紹歐洲道場在本土化上的努力與成果,包括多語翻譯人才培訓、歐洲佛光聯誼會論壇、佛光中文學校,以及菩提園青少年佛門體驗營等。

鄭維儀特別強調翻譯的重要性,讚譽道場中進行同聲傳譯與經典翻譯的義工為「大菩薩」。她進一步指出,佛光山之所以能不斷發展,是因為星雲大師自始即重視教育,「唯有以教育培養人才,才能成就佛教事業,普濟群生,讓佛光普照全世界。」她期許柏林佛光山新成立的菩提園能承擔教育使命,培養年輕一代。

三位學者的分享,不僅重現佛光山在歐洲弘法的歷程,也啟發與會大眾深刻體會:人間佛教在異域文化背景下的實踐,需因地制宜,廣結善緣,並善用音樂、教育與文化交流等多元方式,才能讓佛光普照五大洲。

青年陳蔓莉分享最受感動之處,是認識到星雲大師早在多年前即遠見卓識地推動教育與多語翻譯,為佛法廣傳世界奠下基礎。她作為德文專業學生,曾一度迷惘,但在聆聽學者分享與現場專業中德文翻譯後,重新找到歸屬感與使命感。

隨女兒參加活動的陳女士則表示,雖對佛教了解不深,但看到佛光山為青少年舉辦活動,培養正向能量,深感佛光山是利國利民的正信道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