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日前中山女高等學校,傳出有關校園外食訂購的爭議。學生團體昨日偕立法委員張雅琳召開記者會,強調外食爭議核心在於校園民主與學生表意權的落實,建議教育部將現行「校園開放外食建議」提升至法規層級,以確保制度落實。
學生團體EdYouth指出,國教署自2020年及2024年曾先後公布「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之各面向建議」,但由於缺乏明確規範與制度保障,各校訂定的規定差異極大,學生若希望爭取外食權利,多半需仰賴學生代表主動提出,但因權責不清、程序不明,導致真正開放外食的學校仍屬少數。
教育部回應,學生訂購外送食物情形日益增加,可能衍生交通管制、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問題外,也必須考量各校實際情況,提供因地制宜的作法。教育部表示,學校午餐不只是供餐,更是飲食教育的一環,國教署未來與地方政府將持續協助學校循民主程序,妥善與家長、學生進行溝通,制定外食或午餐規範,讓學生能在安全與信任的基礎下,養成良好飲食態度。
教育部建議,若有開放學生訂購外食需求,學校可以透過班會,讓學生與老師討論,或透過申請單、問卷等方式收整資料,於行政會議溝通後,提校務會議討論;學生亦可透過班聯會、學生自治會等學生自治組織研擬可行規範,再提送學校相關單位或會議討論。
家長團體則表示,最在意的仍是學生是否吃壞肚子、是否營養不均衡,但因應社會生活型態,高中生叫外送無可厚非,不如藉此由各方訂定一衛生、營養的把關機制,只要有規範配套,就不會阻攔。
板橋高中校長劉淑芬表示,去年9月校務會議通過學生可在時間內訂購外送,一開始學生參與踴躍,不過近期每日使用數降至4、5位,主要是學生自行開發學內食堂訂購App,選擇多、價格便宜、等待時間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