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正值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高原期,目前超過98%的本土登革熱疫情均發生在南部,包括台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其中埃及斑蚊是主要傳播病媒蚊。國家衛生研究院昨發表研究指出,埃及斑蚊多棲息在室內,台灣都市多有道路狹窄、高密度建築等特性,有利於埃及斑蚊擴散。專家指出,若長期依賴噴藥等化學防治登革熱,病媒蚊容易產生抗藥性,恐養出「超級蚊子」,需多加注意。
登革熱疫情於全球快速攀升,目前在超過100個國家中流行,每年約1億至4億人感染登革熱。國衛院去年監測到埃及斑蚊已突破北回歸線,北漂到雲林落戶繁衍引發關注,而登革熱疫情如何透過病媒蚊擴散、防治範圍需多大等議題,也備受各界關注。
國衛院專案技術助研究員黃旌集說,「蚊子飛不遠,但會依賴風力進行遠距離遷徙,甚至跟著人類移動,有如搭便車。」埃及斑蚊有效擴散距離約150公尺,科學證據支持目前登革熱防治以病例周圍戶外半徑200公尺的防治策略,而高雄市則擴大至400公尺,待建立南高屏地區的埃及斑蚊基因圖譜後,將可更精準選擇防治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