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南韓總統李在明(Lee Jae Myung)25日結束會見美國總統川普後,知情人士透露,南韓考慮在國際市場發行美元公債,金額可能達到18億美元(約新台幣555億元),不過,具體的發行期限、規模與時機尚未決定。消息在韓美領袖會談後傳出,背後也釋出政治訊號。
彭博資訊26日報導,南韓政府本周已向國內與外商銀行發出建議書徵求文件(RFP),研議未來數月內可能發行美元與日圓計價債券。南韓6月曾進軍歐元債市,這次若獲國會核准,債券發行規模最高可達約18億美元。
此次韓美領袖會談結束後,南韓多家企業宣布加碼對美國投資,此前南韓與美方簽署貿易協議時已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如今南韓研擬發行美元債券,也被視為延續韓美投資與合作框架,料將測試全球投資人情緒。
南韓6月底發行14億歐元債券,吸引近190億歐元認購,這是南韓史上發行最大規模的歐元債券,也是該國逾10年來最大外幣債券交易。去年,南韓首次在日本市場發行日圓公債,也被視為韓日關係回暖的象徵。
李在明訪問美國期間就朝鮮半島無核化議題發表談話,北韓27日為此稱李在明是個「偽君子」。
法新社報導,自6月上任以來,李在明一直尋求與擁核的北韓改善關係,並矢言要與平壤建立「軍事互信」,但北韓表示無意改善與首爾的關係。
南韓是華府重要的區域安全盟友。李在明25日訪問位於華府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時表示,當「朝鮮半島找到一條無核化且和平共處之路」時,首爾與華府的聯盟關係將「升級到全球水準」。
自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峰會破局以來,北韓一再表示絕不會放棄核武,並宣稱北韓是「不可逆轉的」核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