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實支實付險為首的醫療及傷害險的費率即將調整。保發中心已將「1年期以下傷害險及健康險商品訂價合理性作業指引」報送給金管會,這套調費新機制箭在弦上,成為近來市場熱議的話題。
除了表面上大家所認知如PRP增生治療等手術被過度濫用導致壽險業者損率超乎預期的調費原因之外,金管會透過這次的指引,想讓這些健康險、傷害險費率調整上路,其實還有3大策略目標。
相關人士指出,這3大策略目標,其一是避免保險公司不能調費,導致保單一再停售或是改版,結果讓年輕的、新的消費者買不到保單,或是保單一再改版,等於是讓新保戶的錢去補貼舊保戶;其二是避免過度使用給付的保戶占到少用給付保戶的便宜;其三,改變實支險為首的醫療險保戶的結構和行為,也讓客層適度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