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國際醫療產值從2019年達到近190億元,經過新冠疫情後,陸客醫美、健檢團不再來台,產值直直落,2022年僅剩60億元,近年3年,國際醫療的年產值雖緩速回溫,但服務人次一路下滑,去年服務總人次僅有21萬2千多人,為近10年來最低的服務人次,國內雖積極發展新南向醫療,但年產值仍難以回至疫情前榮景。
根據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統計,台灣國際醫療於2019年時,產值來到歷史新高,達到近190億元的產值,來台就醫的人數多達37萬人次,原本未來一片榮景,隨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人數與產值一路下探,2022年來到近10年的最低點,僅剩60億元產值,24萬人次到訪,去年產值雖上升至100億元,但來台的人次只剩21萬2千多人次。
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執行長吳明彥說,2019年產值能高達近190億元,與中國大陸健檢、醫美團有著密切關係,當年度健檢中心服務人次的占比,占總數的16.08%,其次是內科占11.7%;去年健檢中心的服務人次占比,僅剩9.88%,最高反而是內科,占12.42%。
吳明彥說,從數據分析,顯示台灣的健檢國際醫療市場已再疫後消失,不過,去年國際醫療產值回溫,來到100億元,觀察是部分醫學中心提供的重症醫療服務,已恢復到疫情前的7成水準,即便如此,就算重症醫療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準,也無法完全回到疫情前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