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726大罷免」結果出爐,24席立委全數過關。民進黨團雖然認為這是公民行動,不要窄化成為政黨間的對抗,但知情人士坦言,這波選舉結果,形同公民不信任投票,在美國對等關稅公布在即的情況下,應不會出現大幅度內閣改組,但調整閣員仍勢在必行。
卓榮泰內閣去年5月20日上任後,以「行動創新AI內閣」形象推動政務,但這次大罷免投票未能挽回2024年民進黨區域立委大敗的因應。知情人士分析,大罷免到中後段,已出現走鐘情況,無論是罷團與反罷團間的對立、民眾對於「普發1萬元」的期待等議題,甚至是過度催化的「亡國感」,持續撕裂台灣內部,影響中間選民。
補助款、普發萬元…僵局待解
知情人士解釋,從經濟部、國發會、財政部等財經部會,到勞動部、衛福部等與民眾相關的民生部會,都未提出真正讓民眾有感政策、沒解決低薪、高物價、高房價問題。
「與美國對等關稅談判結果將出爐,面對即將而來的動盪,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幅內閣改組。」知情人士指出,因應對等關稅,政策仍要進行,但調整不適任閣員仍是必要行動,須即時止血,真正做出反省與改變,否則明年地方首長選舉,民進黨只會繼續延續頹勢。
行政院尚有總預算、財劃法、地方補助款及「普發現金1萬元」等多項政策,仍在釋憲、行政訴願、是否覆議等程序,如今大罷免結果產生出新民意,這幾項僵局如何發展,值得觀察。
賴政府上任1年多來,對在野黨法案不斷提出覆議、釋憲等,以對抗國會多數,行政院長卓榮泰更成為「史上最愛提覆議閣揆」,總計目前有《憲法訴訟法》、中央總預算案、財劃法還在等待釋憲,而行政院也還在對「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中新增「普發現金1萬元」考慮是否提覆議。
財劃法尚在等待釋憲,但立法院已否決賴清德總統所提第2波大法官被提名人後,憲法法庭因仍達不到「參與評議之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10人」、「違憲宣告之大法官不得低於9人」門檻,導致明年適用新版或舊版財劃法,仍陷入僵局。
行政機關明年度總預算即將在9月送入立法院審查,主計處曾指2026年預算將以新版財劃法編列,但行政院統刪地方補助款25%爭議,地方政府仍在提起行政訴願,行政院明年度總預算怎麼提?補助款爭議如何解?將成政院與國會考驗。
國會運作 藍白勢必更緊密
全台大罷免結果揭曉,立法院長韓國瑜昨晚在臉書表示,謝謝大家這段時間保護民主的堅持與信任,謝謝選民的智慧與勇氣;希望風波過後,朝野真正屏棄歧見,共同正視台灣在國際競爭的衝擊,共同尋找解方。藍白合作挺過大罷免一戰,未來在國會運作勢必更緊密。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說,國會席次沒改變,在野一定合作監督政府;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說,在野勢必更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