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值班1天,可以換取2天的喘息!家庭關懷者總會推行「互助喘息服務」,衛福部長照司決議將其納入長照3.0中,服務據點擴大至50處,讓照顧者透過輪流照顧長者的方式,換取自己的休息時間,這個型態也成為長照3.0新型態的喘息服務模式。
長照4大服務中,照顧者對喘息的需求高,政府每年最高可補助4萬5100元,照顧者可將家中長者送到日照機構,或者請居服員到家中,讓照顧者有自己的時間,但不少照顧者都屬於獨自照顧,更多的是長者照顧長者的「老老照顧」,喘息時間有時難以完全讓照顧者完全獲得喘息。
輪值1日喘2日 年底前使用完
家總於2020年起,自行募資試辦「互助喘息服務」,照顧者將家中長者帶到試辦據點,由輪值的1至3位照顧者,每次最少照顧4位、最多12位長者,照顧時間為8小時,輪值照顧者完成1次照顧後,可換取2次的喘息時間。
家總祕書長陳景寧表示,互助喘息有3大特色,1是「值一喘二」,也就是輪值照顧長者8小時後,可獲得2天休息;第2個特色是「及時交換」,為了有效輪值照顧,規定年底前需使用完,否則歸零計算;3是「兩次體驗」加入互助喘息,必須先讓長輩適應環境、照顧者熟悉模式,因此,享有免費體驗2天的優惠。
陳景寧解釋,每次將長輩送到互助喘息據點,需要負擔200多元的費用,主要用於餐食、活動材料費等。為鼓勵照顧者嘗試,前2次不需費用,其中1次是讓照顧者以「實習生」的身分參與值班,另1次則讓長輩適應環境,同時也讓照顧者完整體驗喘息服務。
衛福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互助喘息服務當初是由民間自發性推動的服務模式,家總試辦後,續搭配國科會的計畫,去年已在5縣市設置總計15處據點,今年初開始,衛福部與家總合力建置50處試辦據點,讓互助喘息服務擴大,而長照3.0即將在明年上路,互助喘息將納入其中,持續試辦,盼能為照顧者爭取更多喘息機會。
從「時間銀行」的概念發想,催生出的「互助喘息服務」,陳景寧表示,試辦初期,低估每位照顧者的實力與限制,互助不僅讓照顧者獲得喘息,連照顧能力也獲得提升,送到據點的長者,有了認知刺激,部分情緒症狀反而好轉。此外,照顧者之間也因不斷交流,培養出情感,還成為彼此的「新家人」。
照顧者分享撇步 成為「新家人」
陳景寧說,互助喘息最初構想是由4個家庭輪替,卻發現「單純換工」的假設過於天真,曾有位照顧者告訴他們,「我可以碰我爸媽,但沒辦法幫別人家的長輩上廁所。」讓團隊意識到,互助喘息若是單純的換工,並不可行。
後續,家總與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陳正芬、健康科技學院院長洪論評、淡江大學教授韓幸紋等合作,推出「1位有薪專業照服員,搭配1位義工照顧者」模式後,形塑現在的互助喘息方案。
陳景寧表示,此方案在實際運作後,發現照顧者們,展現驚人的照護智慧,例如:碰到失智長輩情緒激動時,有照顧者分享,讓長輩「撕紙」,能快速安撫;各種私人「撇步」,讓參與互助喘息的照顧者,學到更多照顧技巧。
更重要的是,參與的長輩也在改變。陳景寧說,不少長者在家食欲不佳,到據點看見他人吃飯,自然也跟著進食。照顧者之間因不斷互助,分享照護心得,也能互相傾訴生活壓力,成為理解彼此的「新家人」,成為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