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苗栗訊】六十六歲張姓男子半年內體重無故下降四公斤、胃口變差,整天也提不起勁。最近更出現皮膚和眼白發黃,皮膚發癢、尿液呈深褐色的症狀,因此到急診就醫。醫師發現他的肝功能和黃疸指數嚴重升高,且肝臟布滿腫瘤,病理報告證實為膽管癌末期。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家慶表示,由於這位病人黃疸指數過高,膽汁無法排出,如不及時處理恐引發感染,因此先由放射科醫師進行「經皮穿肝膽道引流術」,從皮膚穿刺至肝臟膽管中,引流滯留的膽汁來減輕黃疸症狀。後續考量引流管需長期留置,為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所以採用「內視鏡逆行性膽道引流術」,改在體內放置引流管,減少外部管路帶來的不便與感染風險。
吳家慶醫師提醒民眾,想要預防膽管癌,應避免吃生魚或生螺等高風險食物、禁菸酒與化學暴露、控制好肝病並定期追蹤肝膽功能、有家族史或膽道病史者更應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等影像檢查。早期膽管癌仍有機會手術治癒,雖然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皮膚變黃、食欲差、體重減輕、尿色變深等都是警訊,千萬不可輕忽。最重要的是,定期檢查與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幫助遠離膽管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