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中小學教師人力持續短缺,尤其在STEM與自然科領域更為嚴重,教育部擬於民國一一五年推出「彈性聘用管道」,開放具業界經歷者經簡化程序進入中小學任教,以舒緩聘師困境。但此舉引發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強烈反對,批評此政策恐衝擊師資體系與教學品質。
教育部說明,該方案主要針對多次招募仍無法聘足教師的學校,新增一條彈性任用途徑。對象為STEM或自然科系所畢業,且具業界經驗或曾任大專院校相關科系講師、教授者,經補強必要教學知能後,即可擔任中小學的專業及技術教師或教學支援人員。
然而,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此方案形同濫用技術型高中「專業及技術教師」制度的特例,不但免學分、免考試、免實習,也未設明確條件與限制,恐讓教育品質打折。他強調:「技術教師應限於技術型高中,引入中小學將造成嚴重影響,教育部應從根本解決師資荒問題。」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巫彰枚補充,專技教師本應具實務經驗,任教於特殊或技術科目,如今教育部擬將此機制擴大至中小學,忽視教育專業訓練的重要性。她舉例,中等教育學程需修習教育心理學、教材教法等至少二十六學分課程,並實習,才能具備完整教學能力。
巫彰枚批評,教育部此舉等於帶頭破壞師資養成制度,也打擊許多有志投身師培的年輕人信心。她強調:「沒有家長會希望老師只懂專業、不懂教學。」
教育部重申,此方案並非全面開放,而是為解決特定領域教師極度缺乏問題所設的彈性措施,學校是否採用仍可自行決定。另也將持續推動多元師資培育方案,如開設各類學士後教育學分班、公費師培專班等,以穩定師資供給。